風逍逍
发表于 2008-11-25 21:22
原帖由 风雪 于 2008-11-25 14:24 发表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即使不降,十年二十年后再出手还是现在这个价格呢?qq14
这也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个问题不在市场,而在于藏石的认识。
说个故事:俺认识两个玩石台湾老石友,大约20年前,两人陆续来到福州,相差9个月,从此便开始了寿山石的经营。
有趣的是,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家境都相当,投入的资金也无甚区别,应当说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征程。
区别是一人买的都是当时福州市场上一线的好石头,贵石头收藏,买二线的石头销售,用以支付开支和日常消费,赢利以养石。
另一位先生则是大量整批的购买两元一方的篆刻用石,大量销售到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利薄而大量,自然所获颇丰。
二人都没有离开过寿山石行业,不过在20年期间,篆刻章先生投资了几次其他行业,后果都是蚀本而亏,收藏先生却是不曾大规模投资过其他行业,不过他会精挑细选的搞搞金,玩玩古董字画,买买楼,炒炒股,只是均无大动,算是小有斩获。两人的性格对比,在此也可见一斑。
20年后呢?
篆刻先生以前滞销的石头,现在是什么身价?
收藏先生珍藏20年的宝贝,现在是什么身价?
[以上均为特艺城真人真事,有据可查!]
石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原因和症结在哪?在石头?在市场?还是在你在我?
qq24 qq24
冷飞雪
发表于 2008-11-25 22:07
呵呵,秩序啊
奇景谈
发表于 2008-11-26 00:34
原帖由 風逍逍 于 2008-11-25 21:22 发表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也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个问题不在市场,而在于藏石的认识。
说个故事:俺认识两个玩石台湾老石友,大约20年前,两人陆续来到福州,相差9个月,从此便开始了寿山石的经营。
有趣的是,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
qq5 qq5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8-11-26 09:04
原帖由 風逍逍 于 2008-11-25 21:22 发表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也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个问题不在市场,而在于藏石的认识。
说个故事:俺认识两个玩石台湾老石友,大约20年前,两人陆续来到福州,相差9个月,从此便开始了寿山石的经营。
有趣的是,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
理念上的差异.一个是当生意来做,流程是钱...石....钱,从钱开始,经由石的中介又回到钱,这是商业的本质;
一个是亦商亦藏,以商养藏,流程是钱..(石...钱)...石,都从钱起始,经由商业的运作,留住了美石,步入收藏的境界.
理念上的差异导致心态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最终导致境界上的差异.结果自然就是不言自明了.
小许
发表于 2008-11-26 19:49
qq4
万泉河水
发表于 2009-2-9 19:16
行情下跌,还要看上半年的走势
缘随风
发表于 2009-2-9 22:40
原帖由 林泉高致 于 2008-11-26 09:04 发表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理念上的差异.一个是当生意来做,流程是钱...石....钱,从钱开始,经由石的中介又回到钱,这是商业的本质;
一个是亦商亦藏,以商养藏,流程是钱..(石...钱)...石,都从钱起始,经由商业的运作,留住了美石,步入 ...
会不会是境界上的差异导致理念上的差异呢?
qq17
洋葱
发表于 2009-3-24 21:23
玩好石头的主,都不是拿着买米钱在玩,您想便宜买,人家也得出才成啊!所有的人都不会象股票那样割肉,想跌也得有货跌啊!qq11 qq11 qq11
自在山人 发表于 2008-9-11 23:32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石头不是故宫的古董----还在生产还是很多人囤积了大量原料的----万一原石枯竭了会在一定时间内出现替代品的-----就像巴林石。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3-27 22:32
石头不是故宫的古董----还在生产还是很多人囤积了大量原料的----万一原石枯竭了会在一定时间内出现替代品的-----就像巴林石。
洋葱 发表于 2009-3-24 21:23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有什么是不能替代的呢?
就象巴林。
张尤
发表于 2009-5-14 17:40
家里卖了4百方章算不算囤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