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窦 发表于 2009-2-13 17:16

耳闻眼见之外——古窦玩石随笔之九

qq22 qq22 qq22

耳闻眼见之外
——古窦玩石随笔之九

古窦 发表于 2009-2-13 17:17



   在某Q群中见一哥们将一电视剧名说成“橘子红了”,便更正说:应该是“桔子红了”吧?
   那哥们说是一回事,橘子=桔子。我调侃说:木木尚不等于林,橘子怎么就等于桔子了?
   那兄弟一气之下给俺发来了证据——看似百度来的一篇文字,说明“桔子”是“橘子”的俗称。
   偶哑口无言。
   不对,在哑口之前说了一句:毛ZHUXI教导我们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乃真理。
   看来想当然是不行的。

古窦 发表于 2009-2-13 17:17



   一外地朋友错爱,嘱古窦挖一方4*4cm以上的大印。虽然自知水平有限,但有朋友索印那是一种荣幸,自当效劳。
    那石头呢?免费附送么?那可是4*4以上的大印,怎么的也值些碎银,清苦至此,心不疼是假的。可巴巴的让人家付石款,知情的明白是材料费,不知情的还不是当成了润格(因篆刻售石与寿山石玩篆是完全不同的)?不妥不妥,不妥之至!思前想后,想到一石种,既易得大章,价格也低廉,那便是老岭石。玩石头也有几年了,但似乎还没认真刻过老岭石,据说(书中说、网上说、道友说、。。。)老岭石质粗难刻,不过为了省点钱,费点劲也值。这么想着,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几块老岭石大章——偶书桌下有好多个呢。
   构思、写稿、上石、操刀。。。。。。过程就不赘述了,直接说重点吧:突然发现,这老岭石蛮好刻的,颇似优质青田般爽利。这么大个的印章,我先后刻了两稿,感觉刀感都还不错。
   有看官说了:任何石种都有好坏的嘛,质佳的老岭石自然刀感不差。这个我懂,也常这么跟人家说过。可是我刻的这两个石头都是普通的老岭,算不上质佳者。迷惑之下又把书桌下剩下的几块老岭都拿出来划上几刀,除个别有细小不同外,刀感基本上还是爽利的,并不如此前“耳闻”和想象的那样粗劣。
      看来耳闻是不太可靠的。

[ 本帖最后由 古窦 于 2009-2-13 13:34 编辑 ]

古窦 发表于 2009-2-13 17:18


                                             
   上周末淘到一块估计有3.2*3.2*8cm左右大小的芙蓉青素章。就我那干瘪的钱袋而言,N张大钞的价,不便宜,但是这么大的章,质地好,石性佳,个头很理想,很值了。很喜欢芙蓉的手感,所以就一直掂在手里,直至遇上几位石友。
      不用说大家也能想得到,一群石棍(好赌成性者称赌棍,好石成性者是否可称石棍?)凑一起,有石头自然是要传看的啦。于是我的芙蓉就在大家的手里转了一圈,这一传不要紧,有个大问题被发现了:印章有一条长竖裂!隐隐约约看不真切,但强光手电一打光就会看到裂痕了,从上而下,几乎靠近印面了。朋友们安慰说偶尔走眼在所难免,不必在意。听罢小小阿Q一下,但是说我不失望不沮丧那是假的!
      失望归失望,沮丧归沮丧,听听朋友们的处理意见才是重要的。
      于是石头再一次传了一圈,重新回到我手上的时候,就有了几个不同方案了:
      1、锯掉头部,平躺,做矮章,浅裂放上部,雕钮可轻松化去;
      2、锯扁章,将浅裂去除,仍有望得到一个不小的扁章;
      3、直接雕钮,浅裂能化则化,不能化留着也无大碍,保大章要紧;
      4、一点一点磨进去,根据观察,浅裂位置应该能够上提,这样既去裂又尽可能保章体大小。
   我比较赞同最后一条。当天回到家便动手磨石。
   我磨,我磨,我磨磨磨..........裂还在,没有上移!
   我磨,我磨,我磨磨磨..........裂还在,还没有上移!
   我再磨,再磨,我再磨磨磨..........我的天!都只剩不到2公分的厚度了,这裂纹怎么还在呀?大汗淋漓!
   怎么办?再磨下去就全成粉末啦!N张的人民币大钞就这样在我的磨石片上蒸发了?
   痛定思痛,抄起锯子,沿裂纹呼啦呼啦锯下去——我至少得保个小章呀!
   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就一分为二了,好歹保了个1.7公分的小章。嘘了口气,坐下休息,拿起切掉的那个薄片仔细端详,看看这可恶的裂纹到底有多深。可是...........诸位看官,偶只是轻微近视,戴副眼镜更多是因为散光,视力并不差,可是,怎么看不到裂痕了呢?这裂纹并不是直线,就算有局部正好处于锯缝中间,边上总还是应该留下一些蹦缺的痕迹呀,可是没有!千真万确的没有!再拿起那个小章来看,上部边缘还留有一小段“裂纹”,可是切口边缘却完好无蹦缺,用手去掰也掰不动。怪事了,难道这并不是裂??!!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我看看看看看。。。。。。我的天哪!这真不是裂呀,就是芙蓉石中类似于软质棉砂的纹理杂质!
   我晕!严重的晕,只差没倒!好好的一个大章,就这样在我手上变成了一个小章,蒸发掉N张人民币大钞!
   这条“裂”,可是实实在在的眼见了,不仅我一双眼睛见了,朋友们也一起见了,可事实上,它是假的!
   看来,眼见也未必真!

   想当然不行、耳闻是虚、眼见也未必可靠 ——实践出真知!!

(所附图片即误认为有裂的芙蓉章及其切片)

[ 本帖最后由 古窦 于 2009-2-13 13:35 编辑 ]

古窦 发表于 2009-2-13 17:18

图一

古窦 发表于 2009-2-13 17:19

图二

古窦 发表于 2009-2-13 17:19

图三

古窦 发表于 2009-2-13 17:20

图四

古窦 发表于 2009-2-13 17:20

图五

新人好古 发表于 2009-2-13 19:04

qq22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耳闻眼见之外——古窦玩石随笔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