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惑
发表于 2009-4-16 14:52
此章如果起台的地方平直一点,棱角清晰点,估计更有气势。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4-16 16:18
风版给修理一下qq22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9-4-16 12:42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王哥,这个是硬伤,俺是难为无米啊。。。
石之惑
发表于 2009-4-16 17:05
王哥,这个是硬伤,俺是难为无米啊。。。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4-16 16:18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请风版说说qq25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4-16 20:37
请风版说说qq25
石之惑 发表于 2009-4-16 17:05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膏层层入里,俺暂时想不到怎么利用。
石之惑
发表于 2009-4-16 21:09
这个膏层层入里,俺暂时想不到怎么利用。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4-16 20:37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原来是这样qq17 qq17
charyfeng
发表于 2009-4-17 10:08
qq5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4-17 12:35
原来是这样qq17 qq17
石之惑 发表于 2009-4-16 21:09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许多人能够利用膏和砂丁之类的进行巧雕。
可惜俺们比较笨,不能领会这种技巧,所以能想到的题材不多。
石之惑
发表于 2009-4-17 14:37
许多人能够利用膏和砂丁之类的进行巧雕。
可惜俺们比较笨,不能领会这种技巧,所以能想到的题材不多。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4-17 12:35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对于巧妙利用杂质或杂色我的看法是:1、首先这个杂质和色彩已经无法剥离作品,而这个杂质和色彩又能巧妙的加以利用,与作品融为一体天然成趣;2、作者有着善于发现原石特点(这里特点包括具有特色的杂质)的审美理念和加工技巧。
对于风版的审美理念和加工技巧我不怀疑,风版可能认为作品上的膏由于本身的布置,很难加以利用融入作品中。
海鱼
发表于 2009-4-17 14:50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9-4-17 16:16
这种膏隐含在肌理中,可能不好清除干净。再者,也不是太碍眼。当然,按色匀纯净来要求,还是影响品相。
从工的角度看,鳌纽造型平板,结构松散,好象是松软地扒在那里,身躯扭动无力,缺乏刚健的弹性。头部及细节的处理粗糙僵硬,如舌和翅膀。
既然已经不堪造就,那就作个标本,供大家分析解剖。qq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