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那么多藏品再不拿出来晒晒了.不然会发霉的,qq14
空界 发表于 2009-5-11 15:04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那点东西上不了桌面,更不敢拿出来献丑,惭愧的紧.qq17
坐下,距离50工分,眼珠不动,一扫而尽qq14 小煤窑一如将军洞,泥很少,壶却满天飞。
我收壶60多把,朱泥却没有一把,不是不想,实是不敢。试想,没有可信的渠道,您能确定您收的是将军洞吗?石错就错了,泥却不能,否则就是跟自己的健康过不去了。
一己拙见 ...
麓山石 发表于 2009-5-11 21:59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感谢麓兄指教.qq17
和店主处了有几年了吧,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说的,也没做它想.
知道小煤窑,不敢说实,因此用了"据说"qq1
对于壶,一直抱着一种实用的观念购买,只要自己喜欢,价格能承受就好.
这其中最喜朱泥,可能是受石头的影响.
至于泥与健康的联系,以前倒从未想过.
望兄不吝赐教qq17 qq28
海鱼 发表于 2009-5-11 23:40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qq19 qq24
奇景谈 发表于 2009-5-12 09:47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qq6 不懂,看着挺好啊! 朱泥是紫砂土中争议较大的一个泥种, 朱泥是紅泥中之精品,在有些资料中将朱泥称为“石黄泥”。产于宜兴川埠赵庄,矿层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含氧化铁极高,质坚如石,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有少量的在当地的小煤窑,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但朱泥烧成后并非目前市场所常见的大红色,而是橙黄略带红,经泡养后逐步变红。由于朱泥的泥性娇嫩,成型工艺难度亦高,(由于变形率高,一般工艺师很少做朱泥壶)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20%至30%,故一般成品率很低,而且都是小品,(大中品都掺有砂增加骨力)有时甚至全军覆没。
朱泥因矿源有限,且采掘困难。1973年原矿已近枯竭,后来以川埠红泥和东山红泥取代, 1980年,终于试制成功沾浆红泥。一度曾用沾浆红泥,替代生产的红泥水平壶,以供出口,但工序复杂,成品率低,不久停产。到1982年运用科技配方,采用川埠土黄色的岩泥〈俗称川埠红泥〉嫩泥,加入适量铁红粉作为红泥原料,从此大批量的应用,沿至今日。所以,今日朱泥已非明清朱泥,两者不宜混为一谈。
今日市面所见朱泥可谓鱼多龙少,为了鱼目混珠和迎合台湾人追求的铿锵之声,所谓的朱泥大都是红泥添加铁红粉和玻璃水(所谓中档的朱泥壶),并且还多见泥中掺有熟砂(水泥混凝土的道理),再差的就是用白泥添加而成的,添加玻璃水,可以提高其结晶程度,产生较高的音频。但添加玻璃水过多,虽色泽水亮,但其气孔几乎已闭,不利养壶变化。(永远就那么亮!)地摊廉价朱泥壶采用宜兴制作日用陶的白泥,添加大量的铁红粉、玻璃水,基本上是合成泥,泥性尽失,只能骗骗外行人。
有关 “无朱不皱”是对朱泥的误解,由于朱泥的收缩比大,所以在经窑烧后因收缩容易产生皱纹、开列和变形,同时,制作者的水平造成泥片不均,也易内裂和变形。但看看清代老朱壶,就不难发现,很多的朱泥壶都不皱的,关键还是选矿和炼制的方法,矿选好,炼制方法得当,在加制作者对朱泥泥性把握得当,就不会产生“无朱不皱”的现象。目前市面上甚至用卫生纸在壶面压出皱纹来冒充的。
高档的朱泥壶中如未除铁(为表现原矿的质感),成品中出现铁质是完全正常的。因为朱泥含铁很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有铁质析出,出现铁熔点,很硬,而有些朱泥由于泥料靠近煤层,所以在烧成后出现炭化的黑点也很正常。
关于麓兄所说壶的泥料影响健康的说法可能主要是关于泥料中添加的氧化物或颜料而言,个人认为氧化物倒无大妨碍,毕竟经过一千多度高温烧过了,应该很稳定,而且茶水的温度只有100度,紫砂本无蓝绿色,以前的“民国绿”也是填加进口氧化钴而成;不过颜料壶就是低档而又影响健康的,开水煮壶自能辩之。
妄言朱泥,请多指教~~ 可以肯定,这决不是小煤窑qq17 朱泥是紫砂土中争议较大的一个泥种, 朱泥是紅泥中之精品,在有些资料中将朱泥称为“石黄泥”。产于宜兴川埠赵庄,矿层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含氧化铁极高,质坚如石,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有少量的在当地的小煤窑 ...
海牛与鸟 发表于 2009-5-13 12:43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学习了m9 学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