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 发表于 2009-8-23 22:13

楼主,您好:今天有幸看到您的帖子,感受颇深!我是从92年接触收藏的,到今天为止,花的钱已经不是六位数字可以计算的了,我收藏古玉,寿山石、昌化石等,花的冤枉钱不计其数。当时连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阿富汗玉等的种类都不知道,就开始花钱介入,可想而知!我从未在市场上买过一件东西,都是在我的学生家长手里去买!我自以为对学生有过提携之情,家长会对我有客情,开始确实如此,可后来此家长竟用阿富汗玉当和田玉卖给我,还口口声声发誓,用假鸡血冒充真鸡血,呵呵。他的家世是天津解放前开当铺的,我很相信家长的话,凡是我看上的东西,都叫我开价,我每次都给的比较高,认为我相信他的话!当然,多年来,我也买过很合适的东西,否则,我这么多年也不会再买!比如,寿山石的印章,我有近百方,几乎都是百年以上的,但是正像您说的,值和价是两个概念。我有很多的东西都说好,可是真的要变现的时候才发现都是空中楼阁!

cxs1023cxs 发表于 2009-10-19 12:04

经常有人说这个值多少钱,打个七折转给他,不要!

xfq111222 发表于 2009-10-22 22:59

好贴,像是一宿没睡啊,貌似中间还有一个早起的m2m2

田夫 发表于 2009-11-5 13:51

玉器研究专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李彦君预测,由于目前和田玉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如果继续炒高,其“崩盘”的可能性也将加大。

田夫 发表于 2009-11-5 13:51

首先,和田玉的有些替代品靠科技检测不了,靠人眼力辨认也有局限性,且能够分辨的专家十分稀少,普通的收藏者更是无从辨别;其次,和田玉的替代品在全球储藏量巨大,符合国家“和田玉”标准的青海玉每年产量约3~4千吨,俄罗斯玉保守估计每年也有500多吨,其他还有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朝鲜半岛等地区的类似玉石尚待开发;再者,因为和田玉不是消耗品,而是人们拥有一定数量就会达到饱和的消费品。

田夫 发表于 2009-11-5 13:52

他举了国内外历史上投资失败的例子,如荷兰在17世纪把郁金香花炒得很高,几万英镑一盆;长春的君子兰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最高炒到30万元一盆,现价3元;玛瑙也曾被古代视为珍宝的一种,现在由于探矿技术的发展,普遍使用机械采矿,致使大量玛瑙矿被发现利用,矿石用推土机推,一个玛瑙浴缸也不过数千元了。和田玉目前就存在着这样的投资风险,软玉矿藏在世界储量是很大的,而且国外目前除俄罗斯外,还有大量开采,而我国除新疆和甘肃外,仅青海格尔木每年产量就达三四千吨,这多半是用来做首饰、佩饰、陈设等艺术品,因此和田玉目前价格被推高,预计市场极可能会出现类似“崩盘”的结果,投资者一定要小心谨慎。

田夫 发表于 2009-11-5 13:52

乌鲁木齐——
1.乌鲁木齐当地市民都会随口念叨一句:“黄金有价玉无价”。这看似是对玉石价格的一种肯定,实在潜藏着一层否定意味:“谁能说得清那东西到底值几个钱?”
2.乌鲁木齐著名的南门和田玉交易中心里显得有些冷清。玉商王萍柜台里一块61.7克重的籽料摆件,标价10800元。“感兴趣的话,四折你拿走。”按照这个折扣,这枚玉石的实际售价只有4320元。
3.一位玉商说,“如果硬要说出一块玉的底价,恐怕是一文不值,无非是块石头吗。”

田夫 发表于 2009-11-5 13:53

和田——

1.出租车司机艾山的朋友里就有专门收玉的游商,“看到有人挖出好石头,他们就凑过去,有时50至100元就能买下来,再转手就能赚上几倍的钱。”
2.和田镇加买路上开店的玉石商人张新友,都说是和田玉,其实哪有那么多的玉?绝大多数都是假的。有些看上去油亮得很,其实就是在打磨好的石头上涂了一层油,丁点儿玉的成分都没有。

田夫 发表于 2009-11-5 13:53

北京——
1.附加值达到60%至100%,这些石头将被运往北京、上海、扬州等地。北京、上海或扬州并非这些玉石的终点站,而只是中转的镀金之地。
2.资深藏家老谢,“一般的收藏者买块玉就是玩,很少有人利用其投资倒手的。关心价格的都是商家。”
3.新疆宝玉石协会副会长马进贵告诉记者,新疆境内籽料供应50年都没问题。
4.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市场上有很多家大商户在十几年间囤积了大量的玉料

田夫 发表于 2009-11-5 13:53

他们之间形成一种默契,每年只往市场上放一点点料,因此造成了原料极为短缺的现象。
页: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查看完整版本: 看完此贴你的观念会有一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