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宝石
发表于 2010-12-14 22:59
作为爱好者和收藏者。自然希望自己的藏品富有价值。寿山石的价值在于其稀缺性,所谓稀缺一定是只局限于品相和质地都是上乘的物件。只有这样的东西才会保值、升值。入门初始,可以买一些品种石来提高见识,但是冲动之下的盲目购入,势必会导致满目普品,没地搁没处出,交换不畅,银子花出去收不回来,眼见着逐渐认识的好东西而无力无心再购买,所以有些心灰意懒。寿山石再涨价,普品的价格也不会太涨,而精品珍品是人见人爱,越来越珍稀,自然价值高速上升,出现价格的两极分化。
得此教训,一是希望平台能广开途径,帮助藏友交换藏品,二是告诫新人,前两年一定要多看少买,有买一百件普品的银子,不如买一件真正大家都喜欢的上乘之物,买就买精品。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易于流通。被交口称赞的藏品的价值和自身眼力和满足感的提升是同步的。
绿宝石
发表于 2010-12-14 23:44
本帖最后由 绿宝石 于 2010-12-14 23:46 编辑
我之前对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另一个误区是关于薄意。当初畅游于平台的藏品中,最令我心仪的是海青的一枚艾叶绿正章。如翡翠一样碧绿纯正,在背景灯的映衬下如梦如幻,在大自然界只有在美国黄石公园的温泉中才能见到如此透彻的绿。在没有一丝皱褶的湖面,延展出一枝青枝,寥寥数片嫩叶,展示出春的来临,枝头上一对黄鹂鸟,在梳理羽毛,享受着美好的春光。
薄意雕刻艺术,正是这样,在石面上雕就的山水画,轻雕写意,薄薄的一层,也可以将万千世界的美好纳入方寸之间,就像国画一样,浓妆淡抹,相映成趣。
筱雅
发表于 2010-12-14 23:47
羡慕,学习中。
绿宝石
发表于 2010-12-14 23:52
转摘
“薄意”艺术,是在明末清初石章的博古纹饰和锦边浮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康熙时期这门独特的艺术已经初露端倪,到了雍正的时候它已臻于完善。后来在同治和光绪年间,“西门”派艺人潘玉茂兄弟,奠定了薄意雕的基础。二十世纪初期,雕刻大师林清卿在吸收中国画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熔雕刻、绘画于一炉,以刀代笔,别开生面地将薄意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由此,薄意也就成为了寿山石雕中独门别类的艺术形式。
由于薄意浅刻如画,耗材甚微,所以特别适合于雕琢像田黄石、水坑石、山坑冻石、芙蓉石之类珍品原石。薄意犹如一幅微微浮起的国画,取材广泛,讲求意境。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瓜果等。
風逍逍
发表于 2010-12-14 23:53
听宝石姐分享心得。qq2
绿宝石
发表于 2010-12-15 00:02
我以为,一枚好的带有薄意雕刻的寿山石雕,首先应该有一个上乘的载体,再加上寓意美好的画面和精良的雕工。
而在我到处寻找这样的作品时,看到的现状是这种雕法被主要用于掩盖石病,化解槅裂,艺人的构图被石裂所局限,生硬的构图和线条不自然的出现在每个石面。
绿宝石
发表于 2010-12-15 00:18
所以两年前逍逍劝我谨慎选购薄意作品时,我是满怀失望。事实上,好的薄意作品是越来越少见了。市场上,对于美的追求、对于艺术的欣赏越来越被商品化、利益化、礼品化所代替。
在这一点上,这次得以偶遇千版和海版,交谈中竟都有此共识,甚得安慰。能称之为艺术的传世作品,首先是艺人或艺术家能够不受拘束的以施展想象为前提,在石面上自由刻画,而不是只为迎合化解石病的最低要求。
绿宝石
发表于 2010-12-15 00:31
前年偶得上好水洞朱砂方章一枚,无一格裂,四周点点朱砂似樱花浪漫。想象着春光明媚中,落樱似雨,树下姣好少女遐思等待的场景,特央求逍逍代为雕刻薄意。好石,好工,假以好的创意,才能得到好的作品。当然,这个作品带上了个人特色,也会作为个人收藏留存的。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10-12-15 07:07
68# 绿宝石
想看逍逍刻的薄意qq15
rgerjtjrs888
发表于 2010-12-15 09:29
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