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月 发表于 2006-3-15 19:45

闲话掘性石

掘性石,是寿山石中的一大类。凡是由原矿脉剥离,作为单独的个体,曾经存在于土壤和水中的,后由人工挖掘出的寿山石,我们都可以称它为掘性寿山石。它们在土壤的存在时间,在从前开采活动较低时,一般最少也在几十年;但随着人工剥离的频繁,以及挖掘速度的加快,进入土壤的石头变多,而石头呆在土壤中的时间变短。现在市面上的掘性石,有的只在土壤中呆过几年。所以现在的掘性石,变的越来越复杂;其具体划分,亦越来越难以界定。

千江月 发表于 2006-3-15 19:46

虽然呆的时间有长短,但它们剥离母体后,同样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大学里上地质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任何矿物都是可溶性的。正是基于这一点,一切矿物的后期变化,是可能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土壤中腐殖质形成的弱酸,挟带着地质运动无法搬运走的铁,铝,在火山残留物硫的帮助下,不断地向矿石分离体的内部侵蚀。

千江月 发表于 2006-3-15 19:47

长期的侵蚀,加上富水与贫水的作用,呆在土壤中的石头,发生了许多变化。一些金属非金属在石头内部沉积,并与体内矿物形成复杂的结合体,使石头的密度加大,变的凝结。另一方面,弱酸在水分配合的情况下,可以对石头的表面侵蚀,形成石皮;而如果酸性较强,水分充足的话,则可以把石头表面的有色金属带走,那就形成了白皮。在土壤里时间呆的越久,变化也就越明显。田黄,就是在土壤呆的最久的,它的变化最强烈,温润程度最高。人们把它凌驾于一切掘性石上,甚至贵为帝王,亦对它宠爱有加。

千江月 发表于 2006-3-15 19:47

田黄中最珍贵的,就是红田了。红田的表面,有层薄薄的黄皮,内部石质极其温润。

千江月 发表于 2006-3-15 19:51

1

千江月 发表于 2006-3-15 19:51

2

千江月 发表于 2006-3-15 19:51

3

千江月 发表于 2006-3-15 19:52

下面这颗,红色则被薄薄的黄皮,和一些黄的石质包围。

千江月 发表于 2006-3-15 19:53

1

千江月 发表于 2006-3-15 19:53

2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闲话掘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