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梦
发表于 2006-10-3 15:01
<P>前面快速回复,写到下面就没法换行了,本想先发再改,谁知还没有编辑的权限,想删了重写,也没有删除的权限,有点别扭,只好重新发了一个。请斑竹将上面帖子删除,另外不知俺碰到的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P>
<P>有关“鸽眼砂”一说,俺曾听过四五个版本,究竟何去何从?</P>
<P>千兄所述,道理上是说得通的,但从实物效果来看,似乎难称神品。哪位仁兄给找几张真正的鸽子眼睛的特写照片来,俺连这直述鸽眼的概念还不明确呢。</P>
<P>另外请教千兄,这鹿目一词,由何而来?若从字面看,鹿目为目,鸽眼亦目,目中有目之物岂能不神,但是这究竟是不是真正存在的东西?</P>
<P>俺见过一鹿目图,黄色底子上面有黄豆大一个赭红色的圆块,外面还套了一个赭红色的大圈,目形明显,鹿乎?鸽乎?</P>
bjhuang
发表于 2006-10-3 16:10
<P>我找了几张</P>
<P> </P><A href="http://www.cnssscp.com/bbs/upload/2006-10/3/20061031610220456.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upload/2006-10/3/20061031610220456.jpg" border=0></A><BR><BR>
bjhuang
发表于 2006-10-3 16:11
<A href="http://www.cnssscp.com/bbs/upload/2006-10/3/20061031611412032.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upload/2006-10/3/20061031611412032.jpg" border=0></A><BR><BR>
bjhuang
发表于 2006-10-3 16:12
<A href="http://www.cnssscp.com/bbs/upload/2006-10/3/20061031612247281.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upload/2006-10/3/20061031612247281.jpg" border=0></A><BR><BR>
bjhuang
发表于 2006-10-3 16:17
怎么这样的,我原以为鸽子眼就“一点红”,原来红中还有透明的睛。<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41.gif">
醉石轩
发表于 2006-10-4 11:42
<P>《后观石录》中“铢铢粒粒”用的“铢”字,好象是一种古钱吧,大约就是圆形中空的,所以俺赞同这红砂应该是千兄所描述的形状。谈笑兄说的美感上算不算神品,那是仁者见仁了,俺也觉得就是长的跟黄兄提供的真实鸽眼一样形状,好象也没什么特神。俺倒是觉得336楼的才是神品,特别是外围隐隐约约的圈,真想不出是怎么长的,神了!</P>
<P>个人观点,望千兄,草堂兄,谈笑兄指教。<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20.gif"></P>
lava
发表于 2006-10-4 12:09
搬张凳子,听大虾们说石。<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0.gif">
一肚草堂
发表于 2006-10-4 14:46
<P>原帖由 <EM>千江月</EM> 于 2006-10-3 14:04:20 发表<BR>草堂兄好:今天才看见兄的帖子,回的迟了,抱歉。<BR>最早看见“鸽眼砂”之说,是在陈子奋先生的小志中:红黄相间,赭带胭脂者类乾荔枝之皮,俗称鸽眼砂。即毛西河所谓“如白水滤丹砂…”者也。<BR>我没研究过这种传说的具体传承,但确实有道理。以下是321楼鹿目鸽眼砂的局部。因为我的相机微距在3厘米以上,无法取得更清晰的图片,就切了一小块下来。</P>
<P>十多年前在壽山石展覽會上, 曾與壽山石專家 方宗珪先生討論鹿目鴒眼砂, 方先生也是引述 陳子奮先生此說, 認為是如荔枝皮上一圈圈的, 內有一顆黑睛. 小弟追問 方先生有否見過鹿目鴒眼砂之實物或是否有照片, 方先生是避而不答, 小弟猜測是沒有見過實物, 也沒有照片在手.</P>
<P>至於 千版白說[白水]一詞, 並非是說白色的水, 就像常說的[白開水]是透明無色燒開了的水, 是一種泛稱, 並非是指白色的水. 若丹砂浮於白色的水(半透明體)中, 當是不及在清澈的透明體吸引. 千版所附鹿目格之硃砂顆, 其色為橙紅色, 並非荔枝紅色, 按理不能用[丹]字.</P>
<P>數十年來未曾看過鹿目鴒眼砂之照片, 縱觀<<觀石錄>> 與<<新觀石錄>> 未有言明所指之[鴒眼砂]是出產於鹿目格, 亦未有言明丹砂中有黑睛, 可能是小弟見識淺陋, 有待高明賜教. 從前未有科學定名分類時, 多是以物象形, 一顆顆鮮紅硃砂浮於透明晶體中, 硃砂粒像[鴒子的紅眼睛], 便名之為[鴒眼砂], 出產坑口更是無從稽考. 因此小弟百思不得其解, 陳子奮先生是何根據說[鴒眼砂]出自鹿目格? 陳先生生平見石、刻石無數, 既著於書內, 自有所本, 當是親身目睹, 而非耳食傳聞. 若是乾荔枝皮之顏色, 又有何吸引之處? <<舊、新觀石錄>>皆以之為神品.</P>
<P>小弟附上之高山硃砂晶照片, 足以用[白水濾丹砂]來形容, 如此質量的硃砂晶, 從未在書本上看到過, 當然這一顆並非傳聞中的[鴒眼砂], 但亦非凡品.</P>
<P>一肚草堂</P>
<P>2006-10-04</P>
<P> </P>
千江月
发表于 2006-10-7 16:34
草堂兄:古人治学严谨,下笔斟酌推敲,如“铢铢”,“白水”等,皆有特指,决无泛泛之理。白水不同清水,它是特定地理情况下的产物,如:阳光下的水雾,浮着冰块的水流,以及在天空返光下的奔腾的河流等,如李白谓“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福建有个很出名的“白水洋”,河床是平坦的岩石,阳光下,洋面波光粼粼,一片白炽。白水表达的是大意境,而清水出芙蓉,那就是小资情调了。<BR> 至于白开水,应该是与糖开水相对应的,意思是没有味道。常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语言,文字平淡无味,如:千江月写的文章象白开水一样。呵呵...<BR> “鸽眼砂”者,如人形何首之喻,若无四肢头部,即不能名。无睛之鸽眼,如无肢首之人形何首,岂不可笑哉。至于丹砂的颜色,可以是鲜红,也可以是暗红。那张图的红,实际就是暗红,因为白水的衬托,显得鲜红。<BR> “乾荔枝”者,今人多以为干荔枝也,大谬!此处念qian,即八卦之“乾”,初意也,如佛教之云“乾慧”者。闽地语带古意,谓新鲜之荔枝为“乾荔枝”。故陈子奋先生云:红黄相间,赭带胭脂者类乾荔枝之皮。用鲜嫩荔枝皮做比喻,倒也形象哈。<BR> 白而半透与透而不白,好比山坑与掘性,其内涵不同,各有喜好吧。是喜欢将军洞芙蓉还是结晶芙蓉,是喜欢纸白荔枝还是冻地荔枝,那要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从“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到玉之十一德,“君子比德于玉”。或许,渗透着儒家思想的洁白之玉,在我们的心中打下了太深的烙印,所以现在啊,纸白荔枝的价格远高于冻地荔枝......<BR>俺发现自己有点罗嗦哈,住笔。
cq123
发表于 2006-10-7 16:42
草堂兄和千版都是当世高人,板凳没了,搬个马扎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