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9|回复: 8
收起左侧

疯狂的石头,财富神话能持续多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315140>转载《钱江晚报》:今年9月中旬,浙江临安一条昌化通往上溪的古道因村民挖石被毁3公里;<BR><BR>  10月1日~7日,临安新桥乡平均每天至少有4000人上山挖<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A%AF%CD%B7">石头</SPAN>;无力上山的老人或者小孩则挤在门前的小溪里;<BR><BR>  11月,记者走访新桥乡黄坦、毛坦、桥头等7个村庄发现,这里许多家家都有“田黄”藏石;3日,里桥头村一村民挖得的一块<SPAN class=t_tag 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C%A6%D1%AA">鸡血</SPAN>田黄以28万元的价格成交。<BR><BR>  11月1日,本报收到上海读者刘国宝的来信,他说挖石现场已经山林均毁、水土流失、作物无望——石头,在村民的山锄和掮客的车轮下变得越来越疯狂。</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315146><FONT size=5><FONT size=6><FONT size=7><FONT size=6>数千人上山找石 </FONT></FONT></FONT></FONT><BR><BR>  11月2日中午12点,记者乘车走临安—昌化—龙山线再搭车到新桥乡时已经是晚上6点。“山里的天黑得早,如果不下雨,现在山上应该有很多人。”纤岭桥头一个小店里的老板说,每天他都能看到有不少村民从店前经过去山上挖石头。<BR>  “挖下来就能卖钱的,几十元到数万元不等,还不要疯了?”2日晚9点记者在一个好心村民的帮助下到了新桥村。他家对面就是村民聚集挖石头的大山,他说,天气晴朗时,山上到处都是人。“10月3日我到山上时粗粗数了一下,至少有2000人,只要石头黄一点就会被他们运下山。”<BR><BR>  除了新桥村这个挖石地外,更多的寻宝人集中在约6公里之外的纤岭。“从9月底开始,山上就没有停歇过。”临安淤潜人郭先生是个瓷砖厂的运货员,他几乎每三天就要往纤岭村运一车墙面砖。“10月初时还经常会有人要搭我车运石头出山。”郭先生说他的车最多的一次搭了6个人,至少300公斤石头。<BR><BR>  这场挖石风暴开始于去年5月,当时高峰时每天约有1000人上山。“漫山遍野的,能上山的人都去了。”纤岭村一位村民证实,只要不是暴雨如注,山上就会有人,10月黄金周内,每天在纤岭上的人在2000~3000人之间,包括附近安徽荆州、浙江临安昌化、新桥、岛石、大峡谷等乡镇的村民都有参与其中。<BR><BR>  随着挖石热的蔓延,从新桥乡桥头村开始至新桥村前后约7公里的小溪里也聚满了人,不少是老人和小孩。“总有些石头要从山上冲下来的,一旦挖到,这就是上品籽料。”一个挖石人说,暴雨过后小溪的人就多,翻了多遍,小溪里甚至看不到一块长有青苔的石头。<BR><BR>  高峰时期每天4000人的疯狂挖掘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今年9月中旬,临安一条昌化通往上溪的古道因村民挖石被毁3公里;新桥村绵延3平方公里的山体变成了土坡。记者在挖掘最为严重的纤岭看到,从山腰处开始被挖掘的山体已经绵延至山顶,所挖之处,三五米的深坑连接而布,合抱粗的松木被推倒,山核桃林被毁。</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315149><FONT size=6>“田黄”神话 </FONT><BR>  村民们疯狂而挖之的石头价格不菲,随着石头掮客的大量涌入和成交量、成交价格的急剧攀升,这种石头就是田黄的说法被普遍接受。“挖出石头就能换钱”是数千村民为之疯狂的理由。<BR>  “你看看这透度、颜色,一口价3.5万。”在毛坦村一村民家中,记者以石头掮客的身份开始讨价还价,而这块始终不能谈成价格的石头重约300克,是该村民藏有的70多块石头中品质较好的一块。他说,今年8月到现在他总共卖出了5块石头,最好的一块卖了4.2万元。<BR><BR>  在临安新桥乡,类似挖石卖石的村民不是个例,包括记者走访的毛坦、黄坦、桥头等7个村庄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石头,多则上百件,少则十余件,大部分的村民都有卖出石头的经历。<BR><BR>  “这是昨天我花1.6万买来的,你给看个价。”桥头村一朱姓村民拿出的这块石头已经破损,剩余部分净重225克。几番试探性还价后,卖主把石头的价格咬在4.5万元。<BR><BR>  “我的石头除非价格特别合适,不然绝不肯放手。”记者在新桥村借宿的老汪被称为附近藏石最多最好的人。头天晚上借宿始直到第二天上午,对方才肯给记者看他的鸡血田黄。“又是鸡血又是田黄,品质如此好的百年难得一见。”老汪说的这块石头总重约160公斤,野石部分重量约110公斤。“几天前有个福建人说出310万收购。”他有点不屑,“这么好的田黄价格最少要翻一番才会转让。”从去年上半年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内,汪前后转让了13块石头,总成交额超过了50万元。<BR><BR>  一个个诸如此类的故事在临安新桥一带频繁传播,而来自福建的一些石头掮客的加入使得这些故事更加现实。<BR><BR>  “不说远的,就国庆期间,村里每天都有三四十辆外地牌照汽车。”纤岭村一负责人说,这些来挖石头或者收石头的人把汽车停在路边,从村里一直停到1公里外的大桥。“当然,大部分都是福建人,他们懂行也能出高价。”该负责人说,据他了解,除少部分村民背石出山外,7成村民的石头都卖给了福建收石人。“这2年来附近村里建房的人要多过以往几年的总和。”<BR><BR>  “不说多吧,一年下来,再差的人都有五六万的收入。”新桥中学一位数学老师说,这些变现十分容易的山上石头在很短的时间内让村民得到了大笔的财富。“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可能也就诞生在一锄、一夜之间。”</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315150><FONT size=6>此田黄非彼田黄? </FONT><BR><BR>  浙江收藏家王敬之认为,田黄产地只有福建寿山,田黄与寿山天生一体,密不可分。所以,临安昌化的黄石头只能称为“类似田黄”。<BR>  对田黄石有较深研究的刘国宝却认为,科学鉴别结果证实昌化田黄的各类要素均符合福建寿山田黄特性,昌化田黄为当今中国田黄石一族。<BR><BR>  争论还在继续,而昌化田黄极高的市场价值已经成为现实。<BR><BR>  王敬之认为,田黄产地只有寿山是历史形成的共识,田黄与寿山天生一体且不可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田黄已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换句话说,说起田黄,人们并非只想到某种石质,还有许多文化附加值,因此,石质再相似也不能称为田黄。<BR><BR>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众多收藏大家就有‘昌化田黄’的说法,而科学的检测也证实了这一点。”刘国宝的结论似乎更加权威——他将优质昌化黄石送到浙江省地矿部门鉴定,并出具了红外光谱分析报告书,其结果完全符合甄别田黄的各类要素。“包括前几天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百枚田黄精品展’,以及3日在浙江世贸中心举行的展览都有多枚昌化田黄展出。”他说,在连续几次的田黄展览上,他都发现了不小比例的昌化田黄石,且价格和福建寿山田黄没有大的区别。包括朱关田、孙其峰等著名书法篆刻家在内也认可了昌化田黄。“科学的甄别和市场的认可是最有说服力的。”<BR><BR>  是否是田黄的争论还在继续,一锄挖出数万财富的神话也还继续在临安昌化上演。记者并不能判断这场“挖富”运动还能持续多久,但一个不能拖延的事实是——如果不进行强力干预,新桥乡多个村庄的财富梦会愈演愈烈,乃至演绎成神话,结果可能是一朝梦醒,石尽林毁。<BR><BR>  临安市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正在加强对这些资源的监管,保护环境、资源和发展生态旅游是他们的监管目标。</DIV>
发表于 2007-11-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首:死了都不卖:把词改改:死了都要挖:
发表于 2007-11-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汗啊 !~~~~~~~
发表于 2007-11-7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昌化,炒的很高了。
发表于 2007-11-7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没钱若的祸!
发表于 2007-11-7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石头若的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5-1-23 14: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