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onghui 于 2012-12-22 17:28 编辑
赏石作为一门高雅的视感艺术,融美学、宝玉石学、山水盆景学、工艺美术学、绘画、摄影、诗歌、哲理、人文景观等知识于一体。古玩讲究的是年代、文化内涵和工艺水平;宝玉石讲究的晶质、折光、色泽、硬度和雕琢;工艺品讲究的是精美和材质,字画讲究的是笔意和流派;摄影作品讲究的是主题光线的运用和表露;山水盆景讲究的是造型和布局;花卉讲究的是色香和花型;人文景观讲究的是风俗习惯和环境格局;观赏石讲究的是自然形成的图案和造型所蕴含的雅趣和意境。
在物质生活五花八门日益丰富的今天,在紧张和繁忙的商品信息时代,人需要获得片刻的返朴归真,需要暂时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追求一种天赐的自然之美,赏石文化便应运而生。
为了便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与掌握选石和藏石的尺度,有必要去研究和探讨人在赏识时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以及赏石之精义。将观赏石置于案几、庭堂、花园中,由观赏石的色、质、纹、型(形)所组成的几何多面体,自然而然地映入到人的视网膜上――构成图象,尔后由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由大脑的识别系统来加以分类归档,从而使人产生了立体感、层次感、肌理感、疏密感,特别是雨花石,更具有绚丽感和晶莹剔透感。这种感觉的综合过程,便是印象在人脑中形成和记录的过程。从感觉阶段到印象阶段,是赏石的初级阶段。在这一基础上,原先存储于大脑中的审美观和各门知识便发挥了作用,使人进一步产生了雄健感、纤巧感、活泼感、笨拙感、浑厚感、玲珑感、清秀感、丑陋感、古朴感、刚柔感、韵味感、朦胧感、幻想感、神游感,直至提升归真为一种雅趣和意境。
正是观赏石的色、质、纹、型(形),通过人的感觉,使人产生的种种感觉,交融着人的文化素质即艺术细胞,产生了人的形象思维,这种思维在精练和碰撞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和结晶为雅趣,使人进入到一个自然的艺术境界,置身于意境之中。意境是指实实在在的人和物,同虚拟的人和物,在人的脑海中所构成一种景象。这种景象无法摄像和录制,却可以用语言和画笔来描述。
色、质、纹、型(形)是我们选石的依据,而赏石之精义,则可概括为:雅、璐、艳、玲四个字。一个雅字,浓缩了山水田园天地万物之种种情景于尺盈之石中的无限情趣一个璐字,体现了美玉般坚硬润泽的石质讨人喜欢;一个艳字,阐明了万种石头千种色彩以艳为酷,象鲜花一样散发出阵阵清香;一个玲字,包含了"漏、透、瘦、皱"传统石玲珑的外型和当今新石种浑厚与疏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辨证关系,容纳了人的七窍之种种感受。
从感性观石到理性赏石,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人的种种感觉,借助和遵循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格式和规律,演化为今天的赏石美学理论,从赏石――到今天赏石文化的诞生。
用赏石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去点击我们面对的观赏石,便可区分和评判出石头之优劣。赏石之最高境界,是人意和石相通,情感与石相融,人的意念神游于石魂的精气之中,顿悟出世界万物变化的玄机。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加以形容最为恰当呢?还是期待我们的赏石名家,用一句言简意阂的带有诗意和哲理的经典语言来加以点明吧!
"石不能言最可人,花如解语好多事",赏花者好事多,赏石者处处可人处。赏石天地是多么地丰富多彩,每个人的审美理念和行为各不相同:有的像在读天书,思索人生的哲理;有的像在画图画,在石上练习美术创造力,汲取和积累绘画的感觉;有的像在作诗词,神游于如梦如幻的天然艺术境界中;有的像在喝美酒,如痴如醉地品尝着大自然的超凡脱。
俗的艺术构思;有的像在听音乐,欣赏扭动着的纹理和造型带来的节奏和旋律;有的像在同知己交心,畅谈人性化的石中韵味;有的梦中还在赏石,以把握赏石艺术跳动的脉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赏石的感觉、雅趣和意境。各类石种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印象派和意境派是赏石的两个阶段和必然过程。
观赏石给人的感觉是多么的丰富,多么的自然,常常能振荡着人的心灵,启迪着人的灵感,使人的诗情画意油然而生,并激励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崇高事业的孜孜追求!
中华奇石――中华民族的人格和气质之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