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界
发表于 2008-10-28 17:41
沁色主要应从地理位置、埋藏环境葬具结构等几方面来验证,地理位置。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尤其是西北五省,土壤多呈碱性。
东部海拔低,土壤湿润肥沃并呈酸性,因而对玉器的腐蚀和色变就不尽相同。
空界
发表于 2008-10-28 17:42
南温北寒,这也是造成北方多土沁,南方多水沁。
空界
发表于 2008-10-28 17:46
地理环境不同,玉沁的各色名称许多都源自于此,比如石器时代,葬礼中有往棺底铺设朱砂(辰砂)的习俗,因而造成玉器出土后,浸染了朱砂并深入肌理。名:“宝石红、洒也红、孩儿面等”。
空界
发表于 2008-10-28 17:49
出土古玉沁色之所以会千差万别,是由于入土地时间、地点不同,受沁的深浅程度不同所致.
空界
发表于 2008-10-29 15:00
沁色"十三彩"之说,就是色彩之多。古玉沁色的不同则主要和近邻物质有关,一般玉埋于土中,总会受到土的侵蚀,受土侵蚀较轻的称"土蚀"、"土锈",较重的称"土浸"、"土斑",它们都是受地气熏蒸而致。一般入土时间长的古玉,其"土锈"、"土斑"用刀也刮不掉,因为含沙性的土已经渗到了玉的肌理中,并与玉合而为一。
这是我前几年收的土浸(清代)
空界
发表于 2008-11-6 11:39
玉是一种像有生命的物质,具有善于吸收其他物质的特性。古玉器被埋入土中之后,一方面会将近邻的物质吸入自己体内,同时,其体内原有的物质也会起酸化作用。特别是地中水银,会沁入玉质,同时相邻之松香、石灰及其他各种有色物质也皆随之浸淫到里面,所以凡出土古玉,都会沾染上某种颜色,这便是所谓的"沁色
空界
发表于 2008-11-6 11:40
而古玉出土之后,经过人体的盘玩,其体内的物质成分由于受到人气的涵养,玉性又会慢慢复苏,从而使古玉原先的沁色发生奇妙的变化,呈现出无光十色的丰富色彩。
空界
发表于 2008-11-6 11:40
古玉沁色是我国独有的,它的价值不可等闲视之
空界
发表于 2008-11-6 11:42
据报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时怀中就揣着一块玉中之王---"脱胎",后来在路上送给追随皇室的军机大臣王文韶。"脱胎"是一块质地优良的羊脂白玉,经几百年埋于土中,饱经尸血、气浸入,出土后又佩在人身上长达百余年,受活人气息渗入,然后又入土、再出土,几次反复才形成,存世罕见。据史籍记载,一块小小的"脱胎"浸入水中,可让一大缸清水变为通红。(这也只能看看而已)qq14 qq14 qq14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8-11-6 12:24
qq5 qq5 qq5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