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窦
发表于 2009-4-14 02:34
意字的尾笔过于尖锐而乏力.齐印虽常见尖头起收笔,但笔力(或刀力)是送至末稍的,兄这一笔显然力道未至,或许跟孤度也有一点关系.
石字右竖细而不挺,感觉用刀不坚决.
末学胡说,得罪处见谅.
自在山人
发表于 2009-4-14 05:35
m1
龙锦营
发表于 2009-4-14 12:48
麓山石 好!感谢兄的信任,那我就直说了,我觉得兄学得很杂乱,没有取法一家,部分有明清习气,有的居然还有自己的习气,兄应该基本没写过篆书,学习明清不写篆书是很难学下去的,刀感还是有,但偏薄。我一个一个分析一下。
“德泉之印”法汉,但没有汉印的大气。
1、局部笔画偏于小巧,如“泉”字两脚向外扩张。
2、线条太硬。欠缺浑厚,其实这可以修改。
3、四个字不协调。
我做了一下修改,兄参考一下。
龙锦营
发表于 2009-4-14 13:02
“鬼斧神工”应该是兄第一次刻古玺吧?整体气息差得太远。分析如下:
1、刻古玺对线条要求很高,一定要在刻了大量汉印后,使得线条有一定的浑厚感才去尝试古玺,那这角度看这枚印的线条就显得单薄,而且还有笔画一头粗一头细的习气,如“神”字四竖。
2、章法不对头,四个字之间没有关系,只是把它们按照大小排好。
3、“斧”字我看不懂。qq18
4、“神”字的写法和其他字不协调,兄可参考我写的两种。
龙锦营
发表于 2009-4-14 13:08
“知足”这种印章非常难刻,很讲究“印从书出”,里面的每根线的起收,线的行走过程都要和自己写篆书的运笔习惯联系起来,所以,这枚印的处理方法,我的建议就是:磨掉!直言,兄请谅!qq17
龙锦营
发表于 2009-4-14 13:22
“袁文球手迹”取法徐三庚,徐印更讲求篆法,其篆书风格飘逸,疏密有致,自成一家,印风即书风,因兄少写篆书,其中感受,兄写上一段时间徐三庚篆书自会明白。
另外,“袁”字的写法兄从何得来,感觉不对。
龙锦营
发表于 2009-4-14 13:27
“诗意”一印中,“诗”字“寸”下一点很明显是自己的习气,“言”旁的处理也显得刻意了,不大方。我修改了一下,虽然还是板了,但相对大方些,兄参考一下!
龙锦营
发表于 2009-4-14 13:35
发几方以前刻的玺、汉、元朱请龙版指正。另请教龙版当代印坛学齐成功的有哪几位?各人特色是什么?
麓山石 发表于 2009-4-13 20:54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齐的东西兄还是先别去碰,太难了!善学者当代有刘彦湖、张树。还有谁我忘了,王镛是更善学者,有齐的东西还不让人看出来。这些人的特点网上都有,兄搜索一下做个了解就行了!直来直去,不当处请兄见谅!多交流!qq17 qq17 qq17
石小天地大
发表于 2009-4-14 18:30
个人感觉刀法拘谨了点,以龙版点评的为准。
总的说已经很不错qq5
麓山石
发表于 2009-4-14 22:16
齐的东西兄还是先别去碰,太难了!善学者当代有刘彦湖、张树。还有谁我忘了,王镛是更善学者,有齐的东西还不让人看出来。这些人的特点网上都有,兄搜索一下做个了解就行了!直来直去,不当处请兄见谅!多交流!qq ...
龙锦营 发表于 2009-4-14 13:35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quot
为人挚诚qq2 为学严谨qq5 为师专业qq22
我83年开始接触篆刻,作为业余爱好断断续续玩到现在。一味凭个人兴趣东模西仿,从专业的角度看确实为学不够严谨。以后有时间当系统学习,到时还请龙兄多多指教。qq17 qq17 qq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