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发表于 2009-5-20 13:03

顶甜版的分析。
qq2qq5

博石堂 发表于 2009-5-20 15:32

总算能见到甜版的回贴了。

鸡血石爱好者 发表于 2009-5-20 16:03

温是前人对田黄最精到的理解总结.而今后人不去思考田黄的源头,不去探索田黄是如何的演变.而在最后的末端环节----田黄呈现出来的表面现象去生搬硬套,显然是盲人摸象.qq5 qq5
最常见的解释是:具有宝气. 田黄当然具有宝气,有宝 ...
甜田 发表于 2009-5-19 23:30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精辟!精妙!qq5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5-20 16:13

但是思维的习惯是书都是对的,因为它权威. 没有人去怀疑它.于是前提就已经是错误的情况下,再怎么详细的扩展,解释,结果是历史在不断的延续错误.
甜田 发表于 2009-5-19 23:30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很同意甜版的这句话。
许多朋友在看书的时候,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相信大家都看了许多描述田黄的书籍,我想请问高手:“六德说”的源头在哪?
qq17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9-5-20 17:22

本帖最后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5-20 17:23 编辑



很同意甜版的这句话。
“六德说”的源头在哪?
qq17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5-20 16:13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大概是“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吧。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5-20 17:29


大概是“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吧。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9-5-20 17:22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王哥说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来自于《诗经》。
但是并不是“六德说”的源头。
俺所指导是具体的“田黄六德”这种说法来自于何处?
qq17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9-5-20 18:23

本帖最后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5-20 18:25 编辑


王哥说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来自于《诗经》。
但是并不是“六德说”的源头。
俺所指导是具体的“田黄六德”这种说法来自于何处?
qq17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5-20 17:29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请风版解说qq17

博石堂 发表于 2009-5-20 21:59

六德出于何处?是都没想过,只是大家都这样说,于是就这样说了。qq16qq1

鸡血石爱好者 发表于 2009-5-20 23:25

如说的不对请大家纠正!从寿山石专著来说,首先提出“六德说”是石巢先生的《印石辨》(本人没有看过《印石辨》,王敬之在《鉴识田黄》中提到过)。如果从古人玩玉中受启发来说,是否来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礼记.聘义》记载了孔子对这个问题的全面回答:“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好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孙子将玉的“德",归纳为"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故古君子将玉当作自己的道德标准。

鸡血石爱好者 发表于 2009-5-25 19:55

如说的不对请大家纠正!从寿山石专著来说,首先提出“六德说”是石巢先生的《印石辨》(本人没有看过《印石辨》,王敬之在《鉴识田黄》中提到过)。如果从古人玩玉中受启发来说,是否来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礼记.聘义》记载了孔子对这个问题的全面回答:“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好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孔子将玉的“德",归纳为"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故古君子将玉当作自己的道德标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我收藏的第一块田大家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