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逍逍
发表于 2009-11-5 23:02
每一个石种的出现,都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各有各特质,也有档次之分,重要的是要能够区别,各选其爱,免得被鱼目混珠,此课很好,谢谢!
美石为玉 发表于 2009-11-3 01:07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兄说的对,石头本没有区别,区别的是人们的追求和喜好。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11-5 23:06
初一看,似乎质感,广水,油润度,上都极似芙蓉石。加之福州雕刻创作的钮头工艺,更能散发场地的韵味,从而使人误以为是芙蓉石。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11-5 23:09
但如果细致的人,也许会发现一个问:石头的表层似乎有一层淡淡的黄色。
这个细微的一个外观,有些石友借以证明他是变了的芙蓉石的证据。
其实这缺乏仔细的观察和谨慎的判断。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11-5 23:13
这是我玩的一枚芙蓉石,材料不算小,由于没想到怎么下刀,所以还是素章。
大家可以看到,表层略微有些黄色。
这两种黄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们撇开成分,质地因素来说,最重要的不同在于:行成的时间不同,变黄的诱因也不同。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11-5 23:22
92楼的湖广石,从工艺手法,刀痕,和磨光面上来看,时间不会超过2个月(或者更短)。
但这个黄,就已经在表面形成了,甚至还很有些“老成”,以至于有些石商说是“藕尖白”。
有专业知识的朋友应该就要问了:磨光,不是能去掉章胚表层的黄色,使得石头崭新光亮。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由于湖广石的手感和芙蓉石的区别要大一些。且由于石性的原因,裂的要厉害些,所以商家出售的时候基本都打上一层油。
这样,当然能让石头更好看,也利于隐藏缺陷。但也暴露出另一个问题,新湖广石较忌油脂,即便新磨光的,只要上油,表层变黄的速度是很快的。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11-5 23:24
看看细部图,刀痕新旧,一眼即辩。
重要的是,通过刀痕,我们还能看到石质的本相。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11-5 23:26
还有一个问题,能够通过“表层”的观察得意鉴别的。
请大家仔细看看“龙须”,“兽角”是不是有什么不同?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11-5 23:27
另一颗湖广石的龙须,兽角。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11-5 23:32
这是我藏的一个老水洞。
这种边角仿佛被油浸润透的感觉,是不是再高山石上要常见一些?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11-5 23:37
本帖最后由 風逍逍 于 2009-11-5 23:48 编辑
对比鉴别要全面,在芙蓉石上兽钮薄弱的地方也会有类似的浸润。
但是局限于质地要结晶一些的石头上。
而97楼98楼的湖广石并不像结晶芙蓉石,换句话说:相同的特征出现在不同的石性上,是值得推敲的。
从色,质,触,上能很好的判断两者的区别。
夜了,明天要上班。
明天晚上说质的对比吧。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