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沖 发表于 2010-5-26 08:51

淺論書法、篆刻與薄意的會通(一):基礎工造就大師

很多入門者也許看不出大師的工藝與莆田工匠的差別,就像大部分的人看書法、看篆刻一樣,也許會感覺到這種隨便筆劃、刀子亂刻還不如國小教師的黑板板書好看,然而印刷體的字與藝術也與美無關,如果要比那種好看,書刊上的印刷體字的美的內涵能取代藝術家的書法與篆刻?就像是一般人物以為"畫得好"="畫得像",一幅水墨畫永遠都沒辦法被市民文化所感受、欣賞,而拍相片永遠可以取代藝術作品?畫得好是藝術的問題,畫得像是工匠的問題;美感的產生並不在畫得像,別忘了,藝術產生於美的感受,但絕不是美的感受本身,而是"如何"再現美感本身的問題。畫得像、寫得正 VS 畫得好、寫得好的混淆是把藝術或美的焦點放錯了位置,把這二個不相干的事分析出來,問題的關鍵就可以被看出來:爲什麼"寫得清楚、畫得像"決不等於是"寫得好、畫得美"?

寫得標準畫得像的目的是"傳形",篆刻繪畫的目的是"傳神",二者最初始也最終極的區別就顯示出來了。而藝術與美的範圍是傳神,但爲什麼?

爲什麼"寫得清楚、畫得像"不是藝術(不是美感的來源與本身)?我舉一個比較好懂的例子:當具體的形象給我們莫名的感動與美時,我們如果要將這個獨特的經驗重現一次,那麼比較拙劣的表現法像是路人甲,他是原封不動的把對象錄影下來,然後指著照片說"我就是在這個東西看出了一種就做「美」的感受!,而我只能傳形,美的精神請自己在我傳達實況的形中自己去找!"而藝術的表現是直接掌握那個美的觀照,人必須想辦法直接傳遞那個難以表達的美感經驗,"直接傳神"因此就不需要把對象物的真實外觀形狀「重複一次」,"想辦法"把它傳達,那麼就指出了藝術的本質是傳神的手法,使我們並沒有看到實物、卻直接看到了那個實物內涵的美,於是驚訝地說:"好厲害!我沒有看到達摩的真實外表,卻竟然看到了達摩渡江的情境?"下次當您聽到"藍色多瑙河"竟然看到了沒有影像的布拉格早晨的醒來、聽貝多芬"田園"竟然看到了自然風光的喜悅(基本上喜悅是不能用形狀去看到的)、看"狂草"竟然感受到人體酒後,精神上的薰然的快感與精神膨脹的勁力,就應該要發現所感受到的一切都來自作者的傳神、而作者絲毫沒有把原本事物的真實形象指給你看。這個作者是路人乙,他與路人甲非常不同,他說:"我看到了事物中的美,但是我直接把它傳達出來(無論是用聲音、線條、顏色或者文字),而不直接描述事物的外觀,因此我的作品看起來可能跟原來對象實物一點相似或關係沒有"。超形以達神,我們的感受更深。由此觀之,美或好的雕工不是看他的外形像不像。

人的確看到了"美",只不過是誤會它正是外形本身。



壽山石薄意、與篆刻、書法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其所表現的美感是需要認真去看懂的,不管它表現出來的外形的方式是採取像實物、或不像實物的辦法,總之必須成功的傳遞出他的境界、內涵、神韻,而這三者是抽象的部分、因此表現者有時會抽空實物的形象,這是最直接的傳神,缺點是超像太遠,越難讓大眾文化去掌握到。

楊大哥有件旗降是潘泗生的荷花薄意,荷花根本與實物像不像無關,但是卻比實物更像"荷花",這是因為作者掌握到了荷花的氣質,把這種神韻與境界想辦法直接表現出來,而不必把合花雕得像,反而更掌握到荷花的意境,這就是美、就是藝術,而不是照相。而這個掌握的條件,根本的關鍵還是基本的苦功!

從我對書法、篆刻與壽山石雕的學習體驗與欣賞的體驗,可以得出許多會通之處,這裡我僅初步提出三點。第一點的會通就是對審美來源的追尋,三者的道理與藝術價值如上所述都是相同的。這是"觀照"的基礎功夫,也是最基本的。

第二點是許多傑出的作家都是從書法與繪畫中得到藝術的表現精隨而躍升
神技,像林清卿的薄意就是有名的例子。我的篆刻不能突破,就是書法不好,書法不好字不漂亮是篆刻字的原形,原形不漂亮篆刻就不可能漂亮,薄意更是如此,不懂畫、畫不好,那就連薄意的第一步"構圖"都卓越不起來了,哪能創作好的薄意?水墨畫也的基本功夫也是書法,追究起來好的薄意大師需要下苦工的還包括書法。而這些東西都是基本工。這部分薄意(低浮雕)可以說是本人所作,基本上不會畫畫就達不到工匠的資格,而大師薄意的關鍵也就在畫畫,畫不好看薄意就不好看,這是最基本的:
http://tw.photo.yahoo.com/member/fcgi-bin/photo_show.fcg?ab=ab1&idx=1&ph_id=p5&.r=407857




第三點會通之處,就是線條。留待下一單元。

酷儿 发表于 2010-5-26 09:03

m1

阿毅 发表于 2010-5-26 10:10

很營養的好帖,感謝令狐兄分享。qq17

求石 发表于 2010-5-26 10:24

qq5

石好铺 发表于 2010-5-26 12:29

qq5

返老还童 发表于 2010-5-26 14:18

qq5qq17qq22

任可 发表于 2010-5-26 14:45

m9

筱雅 发表于 2010-5-26 16:30

听课,学习m1

摩天轮 发表于 2010-5-26 23:12

qq5

龙锦营 发表于 2010-5-27 00:09

qq5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淺論書法、篆刻與薄意的會通(一):基礎工造就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