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意毁了田黄
欠大家一文,现补上。若知薄意,首先要了解一个人:林清卿。
不论哪个时代,都会产生无数的艺术家。但真正具有穿越时间意义的,总是寥若晨星。林清卿无疑是其中的一个。林清卿开创寿山石薄意雕刻局面,成为当时的一夺奇葩。身后又被无数人推崇,堪称里程碑式的人物。
但问题是:林清卿具有这样的绝世武功,为什么不把技术传给后人?为什么不让他的武艺发扬光大?难道是仅仅如业界所传他痴迷于薄意雕刻无暇顾及一笔带过?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林清卿生活的时代是清末民初,一个混乱的时代。在这样兵荒马乱的岁月里,解决温饱问题是头等大事。一个艺术家凭借着自己的作品生活且生活的很好在那样的时代是非常困难的, 钮工一巨擘林文宝饿死街头就不禁让人唏嘘。但林清卿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三个人,三个贵人。这三个人不仅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使他能专注于薄意雕刻,而他们自身的素质和高标准要求促进了林清卿薄意艺术质的飞跃性的提高。
第一个:吴元 福州回春药店老板。每一个福州人都知道的百年知名老店, 现在是上市企业。富甲一方。爱好中国传统艺术,尤其喜欢寿山石,开养士之风。
第二个:陈宝琛 溥仪的老师。一个博学精深,热爱收藏,在皇宫里博览不计其数的顶级艺术品的人在这么一个混乱的时代,告老还乡,修学堂,筑铁路,投入爱好寿山石的怀抱。
第三个:龚易图。方宗圭的老师。福州著名诗人,学者,寿山石研究者,收藏家。现在的福州西湖,包括西湖酒店,西湖宾馆,以前都是他家的房产。写了《寿山石谱》专著,此后一年,张俊勋才写了《寿山石考》。此后不论寿山石分类, 以及田黄的质感,纹理特征都在此基础上,大同小异。
这三个无疑是恐龙级的人物。这三条恐龙的一致口径是:好好干,不要考虑时间,不要考虑成本,一切的一切都不必考虑。只要考虑作品的精彩。
面对三条恐龙,清卿同志的压力是巨大的。他只有绞尽脑汁,把巨大的压力化为前进的动力。
但林清卿深深知道遇到三条恐龙就象中了六合彩一样概率是何等的渺茫。其次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原因他不愿意说出来。
原因是横亘在薄意面前的是圆雕这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薄意是什么?一位石友说的好:纸上作画。
所以薄意首先对石质有特殊要求:它最喜欢的石头就是有着纸一样的纯净,有着纸一样的平面,这为薄意的创作最大程度扫除了障碍。
因此最好的薄意是出在印章上。我听很多搞薄意雕刻的人说:我的薄意如果拓片后更漂亮,更有美感。其实这是废话。不单是你的薄意拓片后更漂亮,而是所有的薄意拓片后都更漂亮。因为拓片后就变成了一张纸,呈现在眼前的是180度,视觉上没有障碍,欣赏起来一览无余,何等舒畅。而寿山石的外形主要是摆件,手件,挂件,印章。只有印章具有纸一样的平面。所以在寿山石材料的形状上,对薄意雕刻是一种挑战,设置了障碍。
其次是色彩。薄意最喜欢的是象纸一样的纯净,通体一色。它追求的是一种意境,忌讳以巧取胜。但寿山石最大的特点就是五彩斑斓。巧色为圆雕的创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金鱼的两只眼珠刚好是两个黑点。桃红叶绿。章体是白色,钮头是通红的。。。。这些都会轻易把人的眼球给吸引了,为其逼真,为其巧妙喝彩。但是在一片灰雾朦胧的山色中,在波涛荡漾的江面上,把我们的思绪正引向遥远天边的时候,突然一块活生生的红色突兀在眼前,我们的视觉就会立刻被这局部的红色所吸引而影响了整体感,失去了把意境推向远方的动力。所以巧色对意境是障碍。因此寿山石材质的天然丰富色彩不利于薄意的雕刻。
另外在技术上薄意追求的是一种意境。它除了掌握雕刻所需要的技巧,还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美术修养。它要比圆雕掌握更多的学习知识,付出更多的学习时间。
所以薄意雕刻在这么先天条件不如圆雕,后天环境需要更多努力钻研的情况下要突破圆雕多么艰难。而突破之后还面临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 薄意是平面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会欣赏,懂得欣赏的人是少数。圆雕是立体的,雕的是否巧妙,是否栩栩如生,工艺难度有多高很直接。圆雕更容易被欣赏,被市场接受。 所以薄意在天时,地利,人和不如圆雕的形势下要想超越圆雕的概率是极为渺茫。 这就是为什么东门派胜,西门派败的原因,即使历史再来几个轮回,一样的结果。当然,如一位网友所说,历史上并没有两派相争,这只是历史的较量,历史的演变,我们见证了这个演变的过程;继林友清,林友竹等名师之后,以圆雕为主的有周宝庭,郭功森,林亨云,林发述,陈敬祥,冯久和、林廷良。。。。。。。数不胜数,一个个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绝活,极有活力。而林清卿之后,不论是雕刻的技法还是雕刻的题材都难见创新,至今没有一人能超越他。
这就是林清卿不愿意传技的真实原因:原料上不利于薄意雕刻。薄意技术太难,需要付出很长的学习时间,掌握的东西太多。而学成之后它的市场太小。拥有盖世武功却不能养活家人何苦?一个真正的英雄不是為了名譽而死,而是为所爱的人活着。
但是林清卿没有想到的是几十年后的今天,寿山石薄意是遍地开花,市场上触目皆是。因为薄意太简单,简单到什么都可以不学,只要在上面简单的刻几笔,有个图形,都可以叫薄意。人人一学就会。为什么雕刻水平这么差的薄意也会有人接受?
因为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因为衡量寿山石价值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竹刻留青要比寿山薄意领先太多的原因。两者都是纸上作画。不知道留青的石友可以网上百度一下就会惊叹竹刻留青的整体水平要比寿山薄意高出太多。竹子原料不值钱,只有在技艺术上不断精益求精才有价值,完全拼的是工艺。但寿山石的价值主要是石质,石质的好坏起码占据这件作品价值的四分之三。因此刻的好锦上添花,刻的不好并不会影响作品太大的价值。人们注意的焦点是石质。而寿山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好石头越来越少,要好石头的人越来越多,好石头流失的速度就更快了,好石头就更越来越少了。总之市场太好了。市场这么好,何苦要花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努力去学?要知道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等花了多年时间学成之后,可能市场就不是现在这样的市场,可能石资源也没了。拥有资源,抓紧时间出品才是。
在寿山石中,价值最高的是田黄。薄意在田黄的影响下更是做到了不战而胜。只要是田黄,人们首先注意的是田黄的重量和质地,谁会斤斤计较薄意的好坏。一件田黄冻就因为刻的不如人意失去了价值,没人要了?一两田黄十两金,关键是田黄的重量。在这样的价值观下,薄意充当了最佳谋杀工具。不仅可以掩饰格,裂,又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田黄的重量。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田黄百分之九十九是薄意。 而百分之九十九是薄意的田黄,这么多薄意数量的田黄有没有出现只要是寿山石收藏者就能知道的精彩薄意雕刻的田黄呢?如田黄三链章、鸳锦云章这种工料俱佳的田黄呢?薄意田黄更多的是让收藏者记住了这件田黄有多大,有多重。有田黄的人何必冒着风险进行切章或进行更多的整形呢?一来重量减少不说;二来风险太大,切进去,万一里面出现一点杂质怎办?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依形雕刻,在筋格处,在皮上,在表面上做文章。前面说过,薄意最需要的是平面,但是田黄在重量论的影响下,不会进行过多的整形。有时候会碰到一件只需要再切掉一些就可以是方方正正,平平整整的田黄印章,就因为为了多保留或许就是那么几克而使得章形显得倾斜,歪歪扭扭。其次就是田黄在速成的薄意配合下更是面目全非。本来田黄就算没有整形,多数田黄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已经被大自然整成圆浑饱满优美的形状,只需要好好设计,就是一件精美的作品。但是今天的薄意绝大多数哪有这种大局观?只是根据筋、格,皮的巧色,加上自己擅长的题材生搬硬套上去,使本来完整的体形更加失去了整体感。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无数田黄是奇形怪状,不成章法。
这样的田黄难道会因为它的重量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样的田黄难道会因为它是田黄就使得收藏者迷失了方向?这样的田黄难道就因为它是田黄流芳百世?
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在新的一年,祝愿我们每个人都是真正的裸泳者。 认真阅读。
有日子没见到杨兄了,祝兄新年快乐。qq5 qq5 m9 很有道理,值得深思,田版发的帖质量高啊 好像薄意是为了使不太完美的寿山石尽可能完美应运而生的技艺,在白纸上作画似乎体现不出来薄意的水平,也不是薄意的用武之地。。。。我说不好。。。。反正师傅讲的跟楼主讲的不一样。。。有点qq3 好像薄意是为了使不太完美的寿山石尽可能完美应运而生的技艺,在白纸上作画似乎体现不出来薄意的水平,也不是薄意的用武之地。。。。我说不好。。。。反正师傅讲的跟楼主讲的不一样。。。有点qq3
被注册 发表于 2011-1-31 22:58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事物本来就是辩证的,这个标题当然也可以反向阅读。
重要的是甜兄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看法供大家研究探讨学习,为杨兄喝彩。qq5 m9
事物本来就是辩证的,这个标题当然也可以反向阅读。
重要的是甜兄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看法供大家研究探讨学习,为杨兄喝彩。qq5
風逍逍 发表于 2011-2-2 03:58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辩证法不是变戏法。标题反向阅读,内容就要颠倒着理解,累不累啊qq4
为楼主的付出和勇气喝采qq5
还没找到研 探 学的给力点qq28
那位斑竹指点迷津qq5 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