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1-21 09:57 发表
记得央视10套“人物”栏目,曾介绍一位英国学者,潜心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绘画,颠覆了流行数百年的传统观念:画家不是从一个固定的光源来定投影,而是采用类似照相机暗箱原理来成像,所以,许多经典名画看起来 ...
除了打燈光攝影/拍攝, 會有一點以上的人為光源外, 大自然中只存在一點光源, 亦即攝影的主光. 在繪畫中,光源至為重要, 有些中國畫家雖然知道陰陽向背的奧妙, 要用國畫顏料、水墨畫出來卻非艱難, 除了一些天才畫家, 領悟了奧秘,能畫出具有立體感的畫作外, 一般的中國畫都是極為平板的; 而外國畫加所用的油彩/水彩是可以層層疊加, 可以很容易掌握和畫出陰影與對比,因此外國的畫家, 除了接受較為系統的技巧訓練外, 亦在顏料用色上有了極大優勢, 可以同一幅畫繪畫出數由相同的畫作.
這一點足以令中外畫家形成了不同的風格, 在中國人的審美觀念中, 西洋畫雖然色彩和立體感很吸引, 但是作品缺乏靈氣,流於板滯, 有形而無神. 在外國人的審美眼光中, 工筆畫是平面圖, 比西洋畫更板滯, 像草稿一樣; 寫意的往往流於草率, 說好聽一點是印象派, 其實水與墨攪得一塌糊塗, 有些畫家連墨的五色也分不到, 更別說取神遺貌.
因此中國畫與武術一樣是博大精深, 大太極拳有十年不出門之語, 書畫也是相同. 而西洋畫如西洋拳、空手道, 學習三兩年便有小成. 兩者相比, 一為速成而難布進境, 一為慢慢累積而往後越佳.
壽山石雕新一輩的技師, 學習了西方雕塑、繪畫理論, 對於比例、光源等有了深徹的認識, 融合了中國傳統的雕刻理論、技藝, 形成了新一代的雕刻風格. 這是值得慶賀之事, 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他們沒有掌握到中國取神遺貌中的「神韻」, 沒有做到「形神俱備」, 希望有志於壽山石雕刻的朋友注意這一要訣.
一肚草堂
2009-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