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419窟
莫高窟第419窟 隋
纵550厘米、横395厘米、高435厘米
第419窟位于石窟中部三层,洞窟为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顶窟,正壁(西壁)开龛,龛口略方,龛内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画忍冬火焰背光,龛左右壁各画三弟子,龛顶呈一面披形,佛光两侧各画散花飞天三身。龛上塑出龛楣,画莲花化生和摩尼宝珠;采帛龙首龛梁,缠枝莲花龛柱。自北朝以来,龛梁尾部多塑龙首为饰,躯体蟠曲,张牙舞爪,形状凶猛,以示护法。龛外两侧面上部飞天及天宫栏墙以下,画维摩诘经变问疾品,左侧(南侧)为文殊师利菩萨,右侧(北侧)为维摩诘;以下两侧各画三弟子、三菩萨。龛下残存药叉。左(南壁)、右(北壁)、前(东壁)三壁上沿画飞天和天宫栏墙栏墙下有三角垂帐纹,以下画千佛、千佛以下画供养人、药叉。左、右壁的千佛中央各画有说法图一铺。
窟正壁彩绘富丽,色调热烈,彩塑的内容突破了早期一佛二菩萨的定形格式。主尊趺坐佛面相和整个形体丰满圆实,端坐作施无畏印,塑造手法概括,洗练并略带夸张;身着田相纹袈裟,质感厚重,衣纹仍作既有的阶梯式,但趋于简化。弟子和菩萨塑像都堪称杰作,他们虽同属佛的近侍,由于职司地位有别,道行等级不同,所以通常菩萨的形体略大于弟子。佛右侧的弟子阿难,双手托钵,足蹬高履,身穿百纳衣,外套朴素的袈裟,给人聪慧乖觉、年少俊雅之感,造型结构上略显头大,体格似在发育之中,圆润的脸庞流露着内在的淳朴,轻盈的姿态洋溢着孩童的天真,作者赋于阿难聪明少年所具有的斯文和潇洒的风度,兼有满面稚气而故作矜持的神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少年和尚的形象。左侧的弟子迦叶,则表现为一个历经苦修的高僧,他瘦瘠的脸庞显露着皱纹,深陷的眼窝滚动着一双混浊灰暗的眼睛,干瘪的嘴唇内有几粒稀疏的牙齿,一只手托着陈旧的瓦钵,一只手握拳举在嶙峋的胸前,这正是迦叶饱尝风霜、终身苦修的记述。他那顾盼流转的两眼,豁朗爽直的笑口,又仿佛表达他获得彻悟的欢愉心情。两旁的菩萨像亦是隋代菩萨的代表作,菩萨面相圆中显方,两眉相连,眼细鼻直,轮廓清晰,头大、肩宽、腿短,具有隋代造型特点。左手持麈尾搭肩上,右手下垂提净瓶,系观世音菩萨像。神情静谧含蓄,端丽庄重,表现出一种女性美。
窟顶后部平顶中央画弥勒上生经变,表现弥勒在兜率天宫说法的场景。在五间歇山顶殿堂内,弥勒菩萨交脚坐须弥座上,两侧侍立二菩萨、四天王。殿堂外侧起重楼,高四层,内有诸天眷属奏乐、供养。再外侧画乘龙车的帝释天(右侧)和乘凤车的帝释天妃(左侧),周围有飞天,人非人簇拥随行,表现诸天神前往兜率天宫赴会,画面充满欢乐的气氛。帝释天以下画菩萨坐束腰莲座上,为跪在膝前的信士摩顶授记,两旁侍立供养菩萨三身,与之对称,左侧帝释天妃以下,亦画菩萨坐束腰莲座上,为思惟像,二供养菩萨侍立身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