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34|回复: 0
收起左侧

台北故宫更改《溪山行旅图》解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9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溪山行旅图》应该是范宽整合了多种自然山景画成,其中很有可能就包括范宽老家耀县(今耀州区)附近的山景。”著名古代书画专家、台北故宫书画处处长何傅馨表示。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的到底是哪座山?本报4月9日的报道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关注。昨日,何傅馨特意联系记者,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何傅馨认为,北宋时期,并不存在写生的概念,所以《溪山行旅图》既不是华山、终南山、照金山、太行山,也是华山、终南山、照金山、太行山。



  北宋时期没有“写生”



  《溪山行旅图》现珍藏于台北故宫,是台北故宫的“镇院之宝”之一。何傅馨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台北故宫的专家就对范宽及《溪山行旅图》展开深入的研究,其中又以古书画大家、台北故宫前副院长李霖灿最有成果,也多为学术界认可。“早在上世纪60年代,李霖灿就发表论文称,范宽长期活动于秦岭、华岳、太行、王屋一带,而范宽存世画作很少,就《溪山行旅图》而言,应该是融合了多处山景而成,无法明确是哪一座山、哪一处山脉的景色。”何傅馨表示,根据史料记载,范宽学画主要有三个阶段: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即先学古人,再学大自然,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北宋时期并没有现在从西洋传进来的写生概念,北宋山水画讲究画真山水,注重四季变化,山和树、水之间的合理关系。“根据我的研究,《溪山行旅图》从构图视觉角度说,只有从传统移动式方法入手,才能画出这样的画。所以,《溪山行旅图》的原型不应该只有一处。”何傅馨说道。



  画中的建筑群可能成为证据



  据了解,中国著名美术史专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林树中曾在一篇论文中表示,他曾到过耀州区,觉得当地地理地貌和《溪山行旅图》很相像。



  在详细看了记者的报道后,何傅馨也认为,西安文理学院韩长生教授从地理地貌方面提供的证据,“非常新鲜,也挺有力度”。何傅馨表示,虽然北宋时期没有写生,但中国画里也有所谓的“实景画”,画家往往会把看到的最有特色的景观画下来,比如寺院、塔、洞穴等等,“在《溪山行旅图》的右下端,有一片建筑群,可以到当地考证,说不定能成为证据。”



  对此,韩长生告诉记者,他在照金山脉考证时,发现耀州区柳林镇以北一个叫香山的山峰半山腰有一片规模很大的寺庙遗址,距离他所拍的疑似《溪山行旅图》的地点只有几十里地。



  记者从耀州区地志办了解到,韩长生所说的寺庙叫胜果院,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早于范宽出生的时间。他们的工作人员也怀疑过,胜果院就是《溪山行旅图》中建筑的原型,但一直没有详细考证过。接下来,他们会展开研究,探访二者的关系。



  本报报道成台北故宫解说词



  作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巨作,《溪山行旅图》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广泛关注。记者从西安美术馆了解到,报道见报后,近几日专门赶到美术馆观看《溪山行旅图》(复制品)的市民明显增多。



  台北故宫公共关系科负责人刘君祺则表示,他们将对本报的报道整理后,更改台北故宫对《溪山行旅图》的解说词,将西安学者韩长生通过论证地理地貌认为《溪山行旅图》画的是范宽老家耀县的照金山脉等说法添加进解说词,向游客做介绍。“多一个知识点,对宣传中华民族传统国画,无疑更有好处。”刘君祺还通过本报对大陆学者专家发出邀请,希望他们明年可以到台北参加“国宝展览”,届时,《溪山行旅图》将会是其中一大亮点。



  记者还了解到,该报道已经引起铜川市及耀州区有关部门的注意,接下来,他们或将论证照金山脉和《溪山行旅图》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4-12-22 11: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