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卿大师谈
子卿,原名陈强,自幼善于观察生活、喜爱绘画和手工制作,凭着对寿山石的至爱和对雕刻艺术的执着,立志钻研雕刻艺术。子卿很年轻,他的寿山石雕作品细腻而生动,透出一种无法替代的灵秀。擅刻动物、花鸟、古兽、印章、博古,因色巧雕,作品刻画细致,浑厚古朴。后经林志峰、林伟国等名师点拔,结合传统技法,求实创新,博彩众长,刀法细腻。其作品曾被中国新闻社及省、市电视台与报纸、杂志等媒体报道。其中《海的女儿》、《九龙戏珠》、《三羊开泰》等作品在省、市工艺美术大赛中屡获高奖,被授予: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石雕艺术大师。
在寿山石雕创作中,形、色、韵值得探讨。形,古人释为形体。寿山石雕是一种静态艺术,它在空气中是以静止的方式展现于人们的面前,形成一定的造型,寿山石雕受材料制约而具有比较明显的依石造型、因材施艺的特点。子卿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石头在他的手中,会引发很多联想。民间行话“一相抵九工”,正体现了大师着手构思、发挥想象,从模糊的意象到清晰的形象的艺术创造过程。
子卿道中国传统艺术重意韵、轻形表,那么寿山石雕如何表现这种「意」呢?又如何传达这种「韵」?我以为对传统文化意韵的把握和体悟,需要长期的研习、熏陶和浸泡。子卿认为如果只是模仿、临摹,而不能真正掌握主题的内涵,即使雕刻得熟练精细,作品也不可能出现神韵或气韵。所谓「真美」与「伪美、俗美」的差别,或者「大师」与「巧匠」的区别,往往也就在这里。
子卿对我说:“形的把握,涉及到创作者对题材的选择,涉及到创作者自的审美水平的高低。大千世界,万象缤纷,题材的选择有广阔的内容。造型贵在立意,而在形式上,则必须以造型美为指导原则,注意整个作品的构图布局,从最能反映物体特征的角度,突出作品中的主体,雕刻师子卿认为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不断地提高创作者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才能使所创作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寿山石雕创作中,造型整体感的把握和对主体部分细节作深入细致的处理都同样是至这重要的。把握整体感,首先要抓住表现主题的主体部分的动态。寿山石雕与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表现物体在瞬间的场面。在构思形体布局时,应摒除那些与主题无关的细枝末节,以免喧宾夺主。然而,寿山石雕由于体积小,在把握作品整体感的同时,必须有对细节部分的细致刻划,才能表达作品的神韵。
寿山石品种中,有不少属名贵石材,且石头形状本身也具有某种造型特征,创作时,宜尽可能利用原材料体积的外轮廓,但也不可单纯因惜“材”而保留不美观的原状痕迹,使之“形如料状”,那将会大大削弱造型总体的视觉效果。
子卿认为寿山石雕艺术是服从于有限制的创作,同时又具有共同的艺术标准。子卿的寿山石雕作品正是符合通常人们所能接受并期待的艺术标准,同时又具有自己特定艺术规律的整体。他以刀作笔,借鉴中国画的布局法则,雕刻出象征平安吉祥的云纹仙气、瑞兽虬龙、寿桃灵芝。其作品线条流畅、古朴浑厚,密不通风,疏可走马,有着非凡的魅力。
子卿雕刻经验告诉我们:“寿山石雕创作,即相石取形,也相色取形。色与形的完美结合,才能脱离匠气,带入文人气韵的特质。石头色彩的利用常从块、层、点入手。寿山石经适当剥料后,创作者在弄清石头色块大体分布的基础上,根据题材主题的需要,着手形象构图布局。剥料分色有助于创作者拓展想象的空间,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形象构思逐步形成的过程。有的寿山石,色彩以层次分,薄的可利用其作高浮雕技法处理,以形成色彩主次分明,烘托主题的直观效果。对仅有一两点色彩鲜艳的石头,利用得好,尤如画龙点睛,更使人赏心悦目。”
作者:福建收藏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