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原帖由 <EM>千江月</EM> 于 2006-3-2 18:23:48 发表<BR> <P>新财洞不再出石,而芙蓉市场需求非常大。93年左右,一批石农在旧半山附近或稍高处,一共打出了二-三十个洞,芙蓉石开始大量出产。这时的芙蓉,已没有“似玉非玉”的感觉,与上两洞的芙蓉相比,石质相去较远,而更偏向半山。质地较软,不够凝结,温润不足,上手偏轻。那时的石商,把将军洞和新财洞的叫老性芙蓉,而把新出的叫碱性芙蓉。时至今日,却又把93年后那二-三十个洞出的(以及新出,但位置在附近的)芙蓉,称为老性芙蓉,而把现在山脚新出的叫碱性。真不知道这种命名方式,是一种进步呢还是退步,呵呵......</P>
原帖由 <EM>千江月</EM> 于 2008-2-20 16:27:26 发表<BR> <P></P> <P>严格来说,新开采的芙蓉都是新坑的,早期芙蓉甚至没有老性的说法。因为那时候就两个洞,一个打通到将军洞去,另一个也在周围,石性都很老结,无所谓老性新性。后来半山开了很多洞,出的石头杂了,石性也变了,才把以前那两洞出的叫老性。再后来洞开的越来越下,石性越来越不稳定,那以前半山附近的也被人叫做老性,现在反正石性稍稳定的都叫老性了。原来最早两个洞的芙蓉,因为是老矿脉的延伸,石性与现在的芙蓉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有人也叫它们老坑。</P> <P>其实都别管什么洞,老坑新坑,老性新性,都只是名称。关键是石质,品相,大小,如果这几点相同,价值也就一样。</P> <P> </P>
原帖由 <EM>千江月</EM> 于 2006-2-25 12:38:42 发表<BR><A href="http://www.cnssscp.com/bbs/Localdown.asp?FileName=20062251237241596.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Localdown.asp?FileName=20062251237241596.jpg" border=0></A>
原帖由 <EM>千江月</EM> 于 2006-2-28 18:31:50 发表<BR><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UploadFile/2006228183143672.jpg" border=0>
原帖由 <EM>千江月</EM> 于 2006-2-14 11:45:12 发表<BR>hkong先生您好:展示的石头,是挑选的上品,自己留下来玩的。我过手上万颗,能入眼的也是少少。如果以普通的跟百年前所产的佳品相较,当然是比不上的啦,呵呵。所以李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当然,这当中也有渠道原因:当时出的石头基本在台湾,少部分在上海。至于李先生说的红芙蓉,应该是指品相极好的全红的所谓“蜡烛红”。“蜡烛红”的产量极少(要通体全红才算),而且并不出自将军洞。“蜡烛红”能锯成章的估计只有几十颗,最大的好象在台湾一位酒店老板,大藏家蔡先生手中;西门町的藏家林先生手里也有,台湾估计还有藏家手上有,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5-4-20 1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