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田 发表于 2009-5-24 14:58

思考题:为什么历史上东门派胜,西门派败?

东门派与西门派是寿山石雕刻史上最重要的两大门派.东门派与西门派.东门派以东门清林友清为代表,主攻圆雕. 西门派以西门卿林清卿为代表,主攻薄意.两大门派当时不分上下.都曾经在自己的主攻领域为寿山石的雕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在历史的较量中, 显然东门派后来是群星璀灿.他们把圆雕的技艺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林友清至今已经很少人再提及.而今淡到薄意,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林清卿.
显然历史较量的结果:东门派胜 西门派败

这是为什么? 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时光倒流,这个结局能否改变?

参考观点将在我的为什么薄意毁了田黄一文中加以阐述.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9-5-24 17:55

很好的思考题,坐沙发听大家的高论!qq5

根祥轩 发表于 2009-5-24 18:44

qq5 qq22

奇景谈 发表于 2009-5-24 19:50

qq5

小许 发表于 2009-5-24 19:56

听田版高论qq5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5-24 21:39

m9m9

在路上 发表于 2009-5-24 22:25

搬个板凳,坐边上听。
qq5

麓山石 发表于 2009-5-24 23:05

高考时思考题都是附加题,是为了让特长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干而专门设置的。
崇拜ing.......qq27

海鱼 发表于 2009-5-24 23:16

qq2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9-5-25 08:14

无独有偶。薄意称石画,安徽芜湖有铁画。薄意是技在薄,艺在意。芜湖铁画以锤为笔,锻铁为画。芜湖铁画源于国画,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具有新安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艺术特征。据清代《芜湖县志》所录《铁画歌•序》载:“汤天池与画家为邻,日窥其泼墨势,画师叱之。鹏发愤,因煅铁为山水嶂,寒汀孤屿,生趣宛然。”而且新安画派以桐城文派为其文化底蕴。
相形之下,薄意创作在技与艺的结合上显得先天不足。有见于此,林清卿乃弃雕学画三载,潜心于传统画理画境,引画入雕,因此成就了薄意的辉煌。但以后的薄意只是从形迹和“薄”技方面去模拟和效仿,虽然也出现过一些名家,据说上世纪80年代,薄意创作出现过短暂的繁荣,红极一时。终因缺乏独具风格的艺术和文化的强大支持,难成大气候.现如今,薄意往往沦为坊间化裂格掩瑕疵的代名词。。。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思考题:为什么历史上东门派胜,西门派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