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09-8-30 23:53

转了一圈回来原想已能取得真经,恭颂赐教后便可以躺在床上认真体会伴我睡个好觉.....
谁成想......qq4
楼上诸位,不带这么玩儿的.....qq11
我是真的不知道此题何解才舔着老脸向平台诸位请教的......m3
要不这样,那位辛苦一下指点迷津,告诉我那本书上有此答案【绝非偷懒,我看过的书太少,能找到的书有限。即便如此也没有见到芙蓉石的定义---沾边儿的都没有】,我自己去找行不行!
行行好...第一问就卡了壳,后面的问题怎么问啊.......m10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09-8-30 23:59

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等待中
TTXX 发表于 2009-8-30 14:07 http://cnc.3000sc.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敢请您救救场子......qq17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8-31 00:19

m1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8-31 00:22

可以产地论,可以历史论,一语天壤。
各位惜言如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说的不对,王大哥别见笑哈。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9-8-31 03:14

最简单的问题似乎又是最复杂的问题,矛盾,然而是事实!
通常意义上的芙蓉石,按大家都能接受的说法,应指同产于加良山的印石,包括从山顶到山脚,不同历史时期出产的石头,这些石头具有不同于其它石种的特征和特性。这是最初步的定义,也是最简单的理解,就当是为王不留行兄树个靶子,不然,“九问”就接不下去了(高手们都深藏不露,俺来献丑,主要目的是跟着王兄的思路,也来考问一下自己,提高对芙蓉石的认识!)。。。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09-8-31 11:32

谢谢林版和风版的指教,所言极是。qq17
TTXX所言也极是。qq17
正因如此我才向诸位讨教这个看起来不应是问题的问题;
都对一定都不全对;
都不全对一定有对的地方!
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为何如此难解?
因为‘白马不是马’!
...............
孤陋寡闻的我天天手里拿着芙蓉,眼中盯着芙蓉,却说不出什么是芙蓉?!
惭愧啊......qq4

只要纯净的石头 发表于 2009-8-31 12:04

《仔细回味近期与老师两次电话长谈中的感受》
就听你的感受啦。。。。。。。。而且是洗耳恭听。。。我等。qq30

自在山人 发表于 2009-8-31 12:41

王哥的问题看似寥寥数语,却要从地球的形成开始说,涵盖知识面之广“惊死仙人”。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9-8-31 14:09

谢谢林版和风版的指教,所言极是。qq17
TTXX所言也极是。qq17
正因如此我才向诸位讨教这个看起来不应是问题的问题;
都对一定都不全对;
都不全对一定有对的地方!
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为何如此难解?
因为‘白马 ...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09-8-31 11:32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从王兄的“白马非马”,明白王兄意在名实之辩了。
古人云:循名以督实,按实而定名。但百家争鸣的时代,“名实之相怨久矣”,便有“正名”与“取实予名”的论争。
从“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孔子起,便有好古之风。所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成了中国人每逢不如意境遇时常发的经典慨叹。这样的历史观对与错,在此暂且不论。如果用在芙蓉石的历史上,倒是十分贴切的。因为加良山的矿脉生成,是越往上走,品质越佳。恰好最早的开采是从最上部进行的,于是有了将军洞,也有了跻身印石三宝的盛誉。其后的开采是越往下走,品质亦每况愈下,与将军洞不可同日而语了,以致产生了“正名”的呼声。
如果我们假设,当年最初的开采不是从最上部进行,而是从山脚挖起,渐入佳境,今天我们又作何感想呢?

風逍逍 发表于 2009-8-31 15:51

谢谢林版和风版的指教,所言极是。qq17
TTXX所言也极是。qq17
正因如此我才向诸位讨教这个看起来不应是问题的问题;
都对一定都不全对;
都不全对一定有对的地方!
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为何如此难解?
因为‘白马 ...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09-8-31 11:32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白马不是马”,这句话已经表明,王哥的第一问,其实只是要问问,因为答案有了。

有意思的是,前年和缘版,陈总,一起去内蒙,大家一起骑马。可是俺最不喜欢的就是白马,也从来没骑过白马。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九问---芙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