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體與精神的對話
在諸種獸鈕形制中,螭是從古至今的一大主流。要欣賞壽山印石螭鈕的美,必須從 "螭的審美要件" 與 "螭的發展變化"二大方面來看。
"螭的發展變化",意味著工藝師對螭鈕創作窮盡技藝的追求方向。換言之,不同的美學觀點與創作手法的深化,正是推動螭鈕形制風格與技法變化的起點與原因。因此,藉由螭鈕發展變化的發展,也能夠客觀地觀察出工藝師所追求的螭鈕形制或風格,這無疑是我們學習欣賞螭鈕的法門與途徑之一。但是工藝師的審美目標儘管各有不同,但是都必須基於 "螭的審美要件" 為根本,螭的基本美是有一定的基礎要件的,任何的風格發展與變化都沒辦法離開這一起始點的。
螭的基本構造是藉由延展的身體,可以因藝術家的審美功力拉出境界、變化各不同的線條。也就是在一定的限制之下可以自由發揮的地方、也是可以充分發揮線條想像的重點。因此螭的特點與審美要件就是比身體的延展、屈、曲、扭、騰、盤、桓(靜而流暢似奔動、據而不動如山、環而姿態神活).....等線條。
下面就是這種表現基本欣賞要件一流的超棒作品,螭鈕的延展線條常美麗,無論神韻與姿態,無論盤旋的靜態與流暢的動感都能完整把握,於是
就能把螭鈕最本源、最基本、也最終極、最難的部分處理成功。前者是黃淑英作品、後者是林金祥作品。二人皆非炒作市場的"大師":
(照片1有空補上)
(照片2有空補上)
因此,本文在這裡就開宗明義地指出,螭鈕欣賞的基本要件就是延展的身軀線條。這一基礎是不變的,其他的構造都可以有範圍內的變化(如臉部可以有清代以來到王炎銓的瘦(長)臉、可以是林平的博古漢螭三角臉、也可以是螭虎類較圓狀的臉),則不是不變的固定基礎。
以下,我們就螭鈕的新、舊工之美的比較,指出二者的特徵與不同的美學特色;並指出新工(現代)的趨勢追求銳利細緻的精緻立體線條而犧牲了流動的神韻,以至於走向窮途末路。但是王派與林派同樣的走到了"現代"的範圍與特徵,同樣轉變為銳利而清楚細緻的線條這樣的新工特徵,但是王派繼承清末民初以來的舊工風格與技法、林派繼承漢磚秦瓦的博古漢螭風格,爲現代工注入了晚清樸韻與秦漢古風二條軸線,使得現代螭鈕得以流芳萬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