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39|回复: 24
收起左侧

從螭鈕論"現代"壽山石工藝之特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形體與精神的對話

在諸種獸鈕形制中,螭是從古至今的一大主流。要欣賞壽山印石螭鈕的美,必須從 "螭的審美要件" 與 "螭的發展變化"二大方面來看。

"螭的發展變化",意味著工藝師對螭鈕創作窮盡技藝的追求方向。換言之,不同的美學觀點與創作手法的深化,正是推動螭鈕形制風格與技法變化的起點與原因。因此,藉由螭鈕發展變化的發展,也能夠客觀地觀察出工藝師所追求的螭鈕形制或風格,這無疑是我們學習欣賞螭鈕的法門與途徑之一。但是工藝師的審美目標儘管各有不同,但是都必須基於 "螭的審美要件" 為根本,螭的基本美是有一定的基礎要件的,任何的風格發展與變化都沒辦法離開這一起始點的。


螭的基本構造是藉由延展的身體,可以因藝術家的審美功力拉出境界、變化各不同的線條。也就是在一定的限制之下可以自由發揮的地方、也是可以充分發揮線條想像的重點。因此螭的特點與審美要件就是比身體的延展、屈、曲、扭、騰、盤、桓(靜而流暢似奔動、據而不動如山、環而姿態神活).....等線條。

下面就是這種表現基本欣賞要件一流的超棒作品,螭鈕的延展線條常美麗,無論神韻與姿態,無論盤旋的靜態與流暢的動感都能完整把握,於是
就能把螭鈕最本源、最基本、也最終極、最難的部分處理成功。前者是黃淑英作品、後者是林金祥作品。二人皆非炒作市場的"大師":

(照片1有空補上)
(照片2有空補上)



因此,本文在這裡就開宗明義地指出,螭鈕欣賞的基本要件就是延展的身軀線條。這一基礎是不變的,其他的構造都可以有範圍內的變化(如臉部可以有清代以來到王炎銓的瘦(長)臉、可以是林平的博古漢螭三角臉、也可以是螭虎類較圓狀的臉),則不是不變的固定基礎。

以下,我們就螭鈕的新、舊工之美的比較,指出二者的特徵與不同的美學特色;並指出新工(現代)的趨勢追求銳利細緻的精緻立體線條而犧牲了流動的神韻,以至於走向窮途末路。但是王派與林派同樣的走到了"現代"的範圍與特徵,同樣轉變為銳利而清楚細緻的線條這樣的新工特徵,但是王派繼承清末民初以來的舊工風格與技法、林派繼承漢磚秦瓦的博古漢螭風格,爲現代工注入了晚清樸韻與秦漢古風二條軸線,使得現代螭鈕得以流芳萬世。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螭鈕的新、舊工之美

與獅鈕等其他獸鈕一樣,螭鈕也歷經了老(古)工、新工的歷程與遞變,而且大體上的變化特徵是一致的:即是後世愈來愈追求現代的精緻感(可從現代大樓與辦公室OA用品、以及老樹咖啡店到星巴克咖啡店的現代裝潢、桌椅的轉變中看出、上海的高樓造型),加上工藝師鑽入比較細工微雕的技藝戰所產生的"精緻線條風格",這種風格的線條就是"銳利"、"清晰"、"乾淨"、"整齊"、"簡單對稱"的線條與構形,尤其是線條更是判定的關鍵特徵(曾見過石商以機器鑽刻的劣品欺人"老工",意味著老工就是比較醜比較粗心省略,這裡實在必須爲老工翻案)。

解釋與描述太多無益,讀者自己比較以下圖片必定能體會所謂"銳利線條"的描述。其中舊(老)工的線條較不強調清晰的立體感與深淺比例。使得線條比較柔和:

(照片3~9有空補上)



其中前二個是清代的古工螭虎與螭,第三、四個是清末林友清作品,第五六圖則是周寶庭的九螭穿環正、反面。爲什麼她們的線條會比較柔和?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古工重視圓渾樸實,注重神韻與動感,使得聚精會神欣賞下的第一眼浮出來的抽象的內在韻律,而不是立體的外形線條。而這個 "圓渾"的表現,例如下面民初的田黃與繼承清代風格的王炎銓善伯,她們常以鼓起的隆處(如腿肉)的"圓弧面"代替線形條紋,凹陷處也是利用"面"而非"線",使得線條並不是那麼地銳利清晰。這種差別就好像是水墨畫與鉛筆素描(或浮雕畫)的差別,老工並不大想以素描般的線條來構造螭,而是盡量讓線條沉下去、而點、線、面的整體神韻搶先線條的印象浮出來:

(照片10~12有空補上)



但是新工(含現代工)就很不同了,她們的線條銳利,一切的構形以清晰的線條為主,多用線條來輪廓深淺與凹禿前後、而少用"面"來表現凹禿深淺(請看完全部再與前面所舉舊工比較您看到的影像):

(照片13~17有空補上)


比起舊工,上述這幾個卻是線條清晰的搶先浮在眼前、而內在神韻卻有沉隱再現行輪廓下的嫌疑。講求細工、精緻清晰的線條的缺點就是會使得螭紐有種"整齊""清楚"的死板,並且專注於細工琢磨而忘了內在神韻,使得當代螭紐越來越有機器戰警、機器狗那種整齊線條的感覺,事實上市悖離了"螭紐的基本審美要見"(請見第一章),大師也帶領著著個潮流走向這樣可能走入死胡同的風格:

(照片18~20有空補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王派與林派

再回頭看上一章我們引用黃淑英作品的部分,雖然在環部範圍看得出有些現代工的特徵,不過身形、頭部走的是清末以來的精華風格,所以作品保留了神韻與流動感:
(照片有空補上)


林金祥的螭鈕也非常具有流暢感,每條都極盡其態地延展線條與舞動曲線,但是請注意他的特徵是現代工的銳利線條,極為鮮明而非古樸:
(照片有空補上)

可見現代工"線條銳利"並非就不能做到"表達內在神韻""抽象流動感""姿態鮮活"等優美,而且也明明白白地指出現代工已經有某幾種方式在走出上述鄙人淺見中所批評的缺點,這種"現代線條"加上"外來風格"(外來指的是原本不屬於我們這時代的風味)所形成的"優質"現代工螭鈕,足以與舊工一較上下而不稍遜色!!

"線條銳利"是我們的時代,誰都屬於它,而現代風格就是我們的風格,是我們所有人所構成的、並不可恥,也並不比「傳統」或「經典」卑微。現代線條(銳角線條)也可以有好作品而脫離了死板、無神的絕境,而這也就是本文再開場白就引用黃、林二人作品的原因。


(四) 現代鈕工的特徵與焦慮

(待續.....)
发表于 2010-6-5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發~!坐好位置聽課了
感謝令狐兄
期待續集期待照片
发表于 2010-6-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等着看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從螭鈕論"現代"壽山石工藝之特徵

1# 令狐沖

圖一:
a-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令狐沖 于 2010-6-7 00:38 编辑

1# 令狐沖


照片二:改以郭功森早期螭鈕為例

讀者可以比較陰線部分以及任何一處的輪廓,都不是犀利的尖刀,而近似古工的圓刀刀法。
a-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令狐沖 于 2010-6-7 00:42 编辑

2# 令狐沖


照片三、四之清工:

仍是看線條的圓融柔和感,帶來所謂的刀工韻味:
a-11.jpg
a-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8# 令狐沖

很奇怪的,照片四(上面那張)的臉部,你幾乎看不到尖銳的陰線刻劃,像是清卿薄意那種線條的轉折。

請在看一下清卿薄意(友人藏品,照片已經夠嚇人了,實物看的意境更令人震撼)中的線條,並沒有尖刀劃過的隂線,因而呈現出一種畫境空中浮、且薄如圓渾,這種刀法與氣韻就是圓刀古螭(獸)中臉部刻劃、腳爪與印身過渡這兩個地方看得最清楚:
a-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 令狐沖


照片六:林友清的螭
a-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4-12-22 0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