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存在几个黑点,那是杂质,许多人以为那就是鸽子的“黑睛”,不是!把杂质当神奇,我从不这样以为。其实认真看,就会发现红砂的形状很有特别:它并不是颗粒状,而是呈类似圆形环状,中间是空的透明的,红色圆环中间透明的就是“睛”。这种圆环浮在周围的白水中(不能太透明,透明的是清水),确实象极鸽眼。<BR>把321楼的图片下载后,全屏放大观察,会发现很多这样的环状红砂:正面的环清晰而“睛”大,稍侧的“睛”就小,而许多条状的应该是环形的侧面,我们很难看到高山朱砂的颗粒状。<BR>高山石偶然也存在个别这样的环,但数量少,品相不够好。还有,这里有个讲究:如果水太透明,则环中因透明形成的“黑睛”与周围水的颜色一样,如果那是“黑睛”,那周围岂不是“黑水”?所以白水很关键,高山是红砂最多的石头,但鲜艳的红砂多存在透明的石质中,即使找到环,也难找到白水。<BR>其实有这种特征的石头都能叫“鸽眼砂”,但可能鹿目“鸽眼砂”发现的最早或者品相最标准又或者以前较多,所以人们把“鸽眼砂”跟鹿目连在了一起,就跟寿山石这称呼一样,其实并不是只产寿山村。<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