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兄:鹿目的名字也就是与马背鸡母鲎箕等相似,没什么特别的含义,这类名字在寿山石中是最常用的。兄对“滤”字很关注,但事实上“白水”与“铢铢”也是同样重要的,不可轻易放过。“白水”简单的说就是白底,它是寿山石品相的根本,它在颜色的对比效应,以及后期的变化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这个话题说来话长,有机缘再聊。<BR>说到“滤”字,我非常赞同谈兄的观点,滤确实很重要,就是表面要有玻璃地,才能产生“滤”的视觉效应。同时,这种视觉效果需要“底”做衬托,才能产生完美的效果。引谈兄淘米之例,因为有缸底,所以米才能沉住。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一些“铢”形类似鸽眼的丹砂沉积于白色或类似白色的缸底,那就是“鸽眼”砂了。<BR>问题是,那表层玻璃地从哪里来的?如果我们把它比做田黄的皮,那么这层玻璃皮理论上不具有地质的成因,甚至不具备后期实际的操作意义。<BR>这层玻璃皮,它的来源应该是后期形成的。事实上,它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实现,比如磨光,它可以在石头的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类似玻璃的质感,其光泽与玻璃也极相似。当然,这种效果在越不透的石头上越明显。把那颗鹿目稍稍磨光后,表面的光泽就让丹砂沉了下去。我们似乎透过漂浮着杂质的水面,看到沉积于水底下的丹砂,而丹砂的周围,则充盈着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