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进入后工业文明时期,在日益强大的物质世界面前,人自身的问题也逾发凸显,人是沉沦其中,还是保持原始的灵性,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在哲学上,越来越多的哲人扬弃了"主客二分"的原则和模式,而回归于东方智慧中的"天人 ...
美载之以物,存之于心。 前面田版、风逍逍兄提到印象派大师莫奈的艺术见解,现在我们来看看海德格尔对凡高画作"农妇的鞋"的解读: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双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野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孤零零地在田野小径上蹒跚独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的召唤,显耀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的冬冥."
鞋具表明农妇巳被置入大地的无声的召唤中去了,世界和大地为她而存在,为伴随着她的生存方式的一切而存在.
如果说海德格尔的语言过于晦涩,那么萨特的下一段话就明白晓畅得多了:
人的存在是起揭示作用的.由于人的存在,才有万物的存在,或者说人是万物借以显示自己的手段.由于我们存在于世界之上,于是便产生了繁复的关系,是我们使这一棵树与这一角天空发生关联.多亏我们,这颗沉寂了几千年的星,这一弯新月和浩瀚的银河得以在一个统一的风景中显示出来.
总之,"大地"要依赖于人的意识去唤起它、照亮它,美的风景必须在审美活动中才能显示出来. 哈哈 先有人还是先有物呀,没有人的时候风景就已经存在了。
美是以人的学识修养 素质不同而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不可强求统一。 总之,"大地"要依赖于人的意识去唤起它、照亮它,美的风景必须在审美活动中才能显示
总结的太好!
审美也是一种创造.
懂的鉴赏,才有作为. 想起美,虽然这个词已经很久前就被我遗忘,我说些我的认识,人的认识分理性和感性认识,一般认为感性认识高级于理性认识,那么假定理性认识是2级认识感性认识是1级认识,1级认识是类似人原始的冲动就如前面诸兄所说印象派,此派辉煌多代,直到现在仍然对西方有甚深影响,那种朦胧的从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那里传递着我们回忆的第一感觉,想到这我仿佛回到那个梵高在巴黎的岁月,喝着苦艾酒,和乔治.修拉,劳特雷克(此公最叫我捧腹的就是他那副“整脚的广告”)玩世不恭的高更左拉在小酒店喝酒的日子,那个浮世绘流行的年代,我没有读过美术史不知道是否抽象艺术先后于印象,但我始终认为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了扯远了,现在说下我认识的2级认识,我认为既然是2级并且是理性而非类似人类本源冲动的感觉应该有很多元素组成,比如人的经历,人的生长环境,人的哲学取向,人的知识构成等等等等的能影响人认识的东西,欣赏不一定喜欢,我觉着这也和那些因素有关,哎叫一个不经常说话的理科生来说些文科的东西实在既外行又可笑,大家包含 复查了下发现我的表述有误,我说的朦胧并不完全,只是说人回忆时那种好像很真切但细部又朦胧的感觉 点彩法在当时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