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
发表于 2008-11-21 09:11
原帖由 千江月 于 2008-11-20 11:30 发表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林泉兄泯用言体,合适兄离体起用,皆高论也!譬如宗门教下,示现方便,归元无二。体用不二,即体即用,心行一如,大道成矣!
有缘相会,吾为煮茶。指点石事,不亦乐乎!qq5 qq5 qq5
在寿山石网络闻得此等言语,不啻狮子吼也.千江道行浩瀚,岂与斗升量也,在下佩服!qq17 qq17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8-11-21 09:23
法不度无缘之人,非不度,实不能度也.
慧海问法于马祖.马祖说:"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
慧海又问:"阿那个是自家宝藏?"
马祖说:"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
慧海遂开悟.
合适
发表于 2008-11-21 10:13
原帖由 林泉高致(桔子) 于 2008-11-21 01:23 发表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法不度无缘之人,非不度,实不能度也.
慧海问法于马祖.马祖说:"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
慧海又问:"阿那个是自家宝藏?"
马祖说:"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 ...
呵呵,心性内洽,不证自明,勿须外求,反身而诚可也。
诚然,境界非外求,实居内中,自迷本真而外求境界则必失于境界。然了悟虽无形,必知而后智,智则知物且自知也,实非懵懂混沌之谓也。须知求乐原在工夫之中,工夫不在求乐之外。游戏禅悦,了悟无迹,非无工夫,工夫之极也。故孔子有云:“格物致知”,而老子有云“以阅众甫”,证诸鉴赏,殊途同归,其谊一也。qq17 qq17
醉石轩
发表于 2008-11-21 10:17
高手论道,在下有缘旁听,幸哉幸哉。qq5 qq5 qq5
合适
发表于 2008-11-21 10:20
孔子曰:“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做事情没有什么绝对妥当的方法,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妥当的方法,关键是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做。鉴赏石头也是一样。本人网名“合适”就是出自这个典故。呵呵。。。。。。qq17 qq17
合适
发表于 2008-11-21 10:28
记得一位西方汉学大家在谈到禅宗时说的一句话:“禅宗的智慧不是消极懒惰的托词,而是智慧极致的炫耀。”我对这样的认识表示赞同。qq13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8-11-21 10:44
原帖由 合适 于 2008-11-21 10:20 发表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孔子曰:“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做事情没有什么绝对妥当的方法,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妥当的方法,关键是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做。鉴赏石头也是一样。本人网名“合适”就是出自这个典故。呵呵。。。。。。qq17 qq17
适者,适于自个的本心,本心的本真自如的状态,所谓明心见性是也.
所谓"四大"、"五蕴"的重荷消失了,只有轻松、平易、自由,物的实相也巳经在你的透彻的洞悉中了,你的本真显现了,你的体和命,最深处的自我也都清晰明晓了.
你得到了和平、安乐、无为,和无以言表的欢愉.你一旦获得了,便是永远的获得,无往而不适.
获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某种物品的获得,而是得而无得、无得而得.
根祥轩
发表于 2008-11-21 10:52
qq2 qq2
合适
发表于 2008-11-21 11:21
几近老子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然此语非言空虚,实言谋略。以“无己”而可至人,以“无功”而可神人,以无名而可圣人也。故“道德”之谓:有道而得,无道而不得。
证诸训诂,“德”者“得”也,“道”为体而“德”为用。得之道,体用不离,绵绵无穷,是为圣贤意。失之道,体用双妄,偃蹇乖舛,虽智尤迷。故“得而无得、无得而得”者,巧言体用、虚辩无实之玄言耳。qq17 qq17
[ 本帖最后由 合适 于 2008-11-21 03:23 编辑 ]
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8-11-21 11:24
原帖由 合适 于 2008-11-21 10:28 发表 http://bbs.3000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记得一位西方汉学大家在谈到禅宗时说的一句话:“禅宗的智慧不是消极懒惰的托词,而是智慧极致的炫耀。”我对这样的认识表示赞同。qq13
禅是全部的心灵(有智的因素在内,如果智指的是理性的解析的话,但智不等于精神的全部)对于整个外物的隐秘的聆听、感悟.
悟禅只不过是为了洞开人的心眼,去接受、接纳世间的一切(不是西方那种主客两分的理性模式下,对物的肢解、分离,而是追求混元的整体性).
禅的境界似乎是空,是虚无(有人将之归于龙树所创立的中观学派),是寂灭.
但禅的目标是把握生命的中心事实,而生命的中心事实不是理性的剖析所能达到的.
从本体的状态看,雪是白的,乌是黑的,但禅说雪不是白的,乌不是黑的.
禅并不是要否定那个本体,而是提示我们不要被物的表相所迷惑,而是把物的整体性摆在我们面前,去彻悟(否弃逻辑的判断形式)物的真理.这种悟的智慧,是在意识尚未觉醒的地方,在心与自身保持同一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