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人生
发表于 2007-12-1 01:31
一口气看完学习,向千版致敬!
wanggang
发表于 2007-12-1 14:52
<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0.gif"><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0.gif"><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0.gif">
wanggang
发表于 2007-12-1 14:52
<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0.gif"><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0.gif"><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0.gif">
叶飞秋
发表于 2007-12-2 17:31
能不能开个评说芙蓉石啊!
若石
发表于 2007-12-8 17:22
<P>原帖由 <EM>三生石</EM> 于 2006-2-21 12:25:24 发表<BR>重大发现:今天到玩电脑的朋友家玩,上网看贴后大吃一惊,所有的图片跟俺家的大不一样。将军洞的通灵,似玉非玉的质地,光水,稳重和什么油腻感,俺都感觉出来了。朋友说他的是什么龙管,色彩还原很好,俺的是液晶彩显,是垃圾。怎么液晶还不如旧的彩显?<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61.gif"></P>
<P>----苹果的显示器最好</P>
若石
发表于 2007-12-11 11:31
原帖由 <EM>花坑</EM> 于 2007-3-1 3:18:40 发表<BR>
<P>闻此石 回音千百意 而不明奇石真谛,</P>
<P>见佳帖 翻页千百次 却不知雨落半夜。</P>
<P>赏千兄 实说千百列 然不理紧眸之意,</P>
<P>石之道 望阅千百篇 竟不如一版佳页。</P>
<P> 花坑敬上~~~~!!</P>
<P></P>
<P>-------------赞千版网上说芙蓉</P>
若石
发表于 2007-12-11 11:56
<P>原帖由 <EM>千江月</EM> 于 2007-3-21 10:26:40 发表<BR>普及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只能个别辅导了。<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26.gif"></P>
<P>-----千版,偶学您的帖子虽迟于各位学兄,但偶自信“后来者居上”之理。在此望千版能拨冗指点在福州何处可收到如您所藏之芙蓉?叩谢!</P>
若石
发表于 2007-12-11 12:16
原帖由 <EM>千江月</EM> 于 2007-4-19 10:43:44 发表<BR>
<P></P>
<P>中国人的概念,是很模糊甚至是矛盾的。有人说好的石头就是玉,又有人说玉专指和田,似玉非玉?芙蓉石文化,应该是玉文化在生活领域的延伸,或者说是这种理念的运用和体现。</P>
<P>其实玉,本身就是一种理念,一种抽象的代表,它代表某种精神,精神可以无所不在,触目皆是。现在的人,偏偏要将它物质化,甚至量化,其实这是在禁锢精神,并且将人的思维固定化物质化,阻碍其精神的自由。</P>
<P>佛教爱用“如”字,现在人爱用“是”字,从“如”到“是”,是概念与物质的固定,另一方面,则也反映了精神的固化。</P>
<P> </P>
<P>---------千版学识精深,学生佩服佩服!<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8.gif"></P>
若石
发表于 2007-12-11 12:34
原帖由 <EM>千江月</EM> 于 2007-4-19 10:43:44 发表<BR>
<P></P>
<P>中国人的概念,是很模糊甚至是矛盾的。有人说好的石头就是玉,又有人说玉专指和田,似玉非玉?芙蓉石文化,应该是玉文化在生活领域的延伸,或者说是这种理念的运用和体现。</P>
<P>其实玉,本身就是一种理念,一种抽象的代表,它代表某种精神,精神可以无所不在,触目皆是。现在的人,偏偏要将它物质化,甚至量化,其实这是在禁锢精神,并且将人的思维固定化物质化,阻碍其精神的自由。</P>
<P>佛教爱用“如”字,现在人爱用“是”字,从“如”到“是”,是概念与物质的固定,另一方面,则也反映了精神的固化。</P>
<P></P>
<P>----既然芙蓉石有"石后"之冠,为何将"似玉非玉"做为芙蓉文化?这不是在精神观念上已将芙蓉石(甚至是寿山石)定位于玉之下啊!永远脱离不了玉的影子啊!学生学过千老师的“闲话芙蓉”等精典帖子后,结合过去学生对寿山石文化的一点点了解,学生觉得“是石非石”才有寿山石文化独立的内涵。学生不解退请千老师能予指点。</P>
千江月
发表于 2007-12-12 13:24
这个“似玉非玉”,其实体现的是一种思想。<BR>有个故事,具体的言语记不清了,大约说是庄子走在山中,见到一棵大树,长的枝叶茂盛,但伐木的人却不砍伐它,于是就问了,答曰“无所可用”。庄子就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后来他到一个朋友家,朋友很欢喜,就让家人杀只雁做菜,家人就问了,有只会鸣叫的,还有一只不会鸣叫的,要杀哪一只啊,朋友说:把不能鸣叫的杀了。<BR>第二天,弟子就问庄子:昨天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处 ?庄子笑曰:周將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BR>古人为免书生流于迂腐,堕于下流,赋玉以德,籍其冷毅以为提振,示中庸之理。<BR>玉之冷毅,芙蓉温柔,其中者,当于冷毅中取温柔,于温柔中说冷毅。<BR>去圣日远,中庸之道,已为张扬所替代,悲哉!吾欲归去,有谁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