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画论中,肉中见骨便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以画马为例,杜甫“丹青引”认为:“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苏轼也说:“肉中画骨夸尤难”,黄庭坚有“李侯论干独不尔,妙画骨相遗毛皮”之句。
这种“得马之性”,与西方的形似追求是不同的。现存台北故宫的朗世宁“百骏图”,马的形态多样,色彩鲜艳,透视正确,突出阴阳向背,但罕见线条轮廓,基本还是西画。
现在的问题是,绘画是平面的,追求的是线条的笔墨意趣,而圆雕是立体的,追求的是寓时间于空间的体积感。
由面到体的转换,必然要求表现手法和技法的转换。如何将传统的艺术精神贯注于雕刻上,而不是照葫芦画瓢,也许是需要雕刻艺人不断探究的。这是艺术与工匠的分界线.
(图片从别处借的,用作学习、研究,特此说明).
[ 本帖最后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1-13 08:3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