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林泉高致
收起左侧

天工开物--技篇,论雕刻技法<皮下起伏,肉中见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爱石一族 于 2009-1-11 08:19 发表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真玩阁 于 2009-1-11 10:42 发表

借兄图片,冒味之处,敬请谅解!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徐仁魁 于 2009-1-11 13:06 发表

谢谢徐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好友的支持!
发表于 2009-1-1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2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1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2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浮上水面顶个好帖~~~!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传统画论中,肉中见骨便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以画马为例,杜甫“丹青引”认为:“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苏轼也说:“肉中画骨夸尤难”,黄庭坚有“李侯论干独不尔,妙画骨相遗毛皮”之句。
这种“得马之性”,与西方的形似追求是不同的。现存台北故宫的朗世宁“百骏图”,马的形态多样,色彩鲜艳,透视正确,突出阴阳向背,但罕见线条轮廓,基本还是西画。


现在的问题是,绘画是平面的,追求的是线条的笔墨意趣,而圆雕是立体的,追求的是寓时间于空间的体积感。
由面到体的转换,必然要求表现手法和技法的转换。如何将传统的艺术精神贯注于雕刻上,而不是照葫芦画瓢,也许是需要雕刻艺人不断探究的。这是艺术与工匠的分界线.
(图片从别处借的,用作学习、研究,特此说明).

[ 本帖最后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1-13 08:32 编辑 ]
1tyxps2lLc7luQ==_ngNoSNXBNxiG[1].jpg
1tyxps2lLc7luQ==_56k7IGiPoWAU[1].jpg
1tyxps2lLc7luQ==_3e7Sva8Vbik6[1].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1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4-12-22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