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巧色。如果说巧思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巧色则是直接诉诸视觉的。巧色体现着传统文化对色彩的美学理解和追求。在寿山石文化中,色彩观念不是抽象的,往往与自然和现实生活的具体经验和具体意象相结合。例如,李红,艾叶绿,枇杷黄,杏黄,藕尖白,。。。不胜枚举。而且,这种基于现实生活的色彩观念,经过历史的代代相传,在人们文化心理结构中积淀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形成一种社会习俗,如红色在中国民俗中就代表着喜庆,丰收。如这种民俗观念经过主流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儒、释、道为代表)的提炼、加工,上升为理论形态,便具有了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普遍意义.如黄色代表高贵,甚至成为皇家专用(明黄),起先应是黄土地、黄种人的原始涵义,经过道家阴阳五行观念的演化,便成了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的象征.白色因儒家"比德于玉"的文化教化,便成了士大夫、文人阶层忠贞、洁身自好的人格追求,因而获得精神层面的人生理想的意义.根据原石的基本色彩,艺师便可以确定与其蕴含相匹配的题材,创作出不同寓意的作品来。关键是读懂原石本身所蕴藏的鲜活生动的原生态的审美信息,以激发灵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