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EM>若石</EM> 于 2007-12-12 15:07:04 发表<BR>
<P></P>
<P>----谢谢千老师的指点,学生钦佩千老师的学识与中庸之道。按现代的辩证分析理论,“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与“雁不材死”虽是两者在同一状态下而得到的两种贼然不同的结果,但究其主因,是由于“木”与“雁”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实际上这里的“木不材”与“雁不材”是两种相反的事物状态而不是同一事物状态,故此产生不同的结果。木的功用结果是要成材,不材是其还未成材则要继续栽培才得以成材,若不材就让其死那所有栽培的心血不是付之东流;雁的功用结果是要啼鸣,不鸣则无用故必杀以食之,若不杀不鸣之雁而杀鸣叫之雁,那“家人”的心血不是也付之东流了吗?</P>
<P>这是本人的理解,若有不妥之处请老师及各位学兄给予指正、拍砖<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25.gif">(砸芙蓉石也可)本人必接<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26.gif">。(因本人学识及时间有限只写这些啦!)</P>
<P> </P>
<P>若石兄对庄子那段文字的理解有误。“木不材”不是说还未成材要继续栽培才得以成材,而应该是指枝干不正之类的,所以“枝叶茂盛”的大树依然“无所可用”。意思是说一棵枝干不直歪扭的大树,可以因为“无所可用”而过的很滋润,“枝叶茂盛”又不被砍伐,“终其天年”。<IMG src="images/Emotions/20.gif"><IMG src="images/Emotions/8.gif"></P>
<P>“似之而非”本来是庄子表达超越两极的更高境界,现在却常被理解成等而下之的词汇,悲哉庄子!</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