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23 发表于 2008-5-28 22:21
<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8.gif">求石 发表于 2008-5-28 22:59
<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5.gif">lava 发表于 2008-5-29 08:48
<IMG src="http://tel.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8.gif">李靖 发表于 2008-5-29 13:34
请楼上诸兄鼓励。<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0.gif">李靖 发表于 2008-5-29 13:34
34、农夫和蛇<BR> 齐桓公十四年,陈国公子陈完,因陈国内乱,投奔齐国,齐国收留了他,他改姓田。从此,这一家人假公济私,拿公家的东西去收买人心。若干年后,陈完的后人田成子发动政变,杀掉其他竞争对手,把持朝政;再而后,田氏代齐,为齐威王。<BR> 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个寓言: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农夫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条冻得半死的蛇。他对这条蛇起了怜悯之心,捡起来放在怀里,带回了家。回家后,他把蛇放在火炉旁边。蛇逐渐地活了起来。蛇刚一暖和过来,就和农夫要水喝。农夫送来了一碗温水给它喝。蛇又和农夫要肉吃。农夫见它可怜,就把自家舍不得吃的肉给了它一块,蛇吃了一块肉,没吃饱,还叫喊着要肉吃。农夫无奈,只好把家中的肉都给它吃了。蛇吃了农夫家中所有的肉后,仍觉得不满足,张开血盆似的大口,把善良的农夫吃掉了。李靖 发表于 2008-5-29 13:35
35、于民方便,自己方便<BR> 鲁国是周公的封国,周武王去世得早,周公留在都城辅佐周成王,没到封国去,由周公的儿子伯禽前去就封。<BR> 古时候分封诸候,诸候就国后,把朝政打理清楚后,就要向朝廷汇报的。伯禽到了鲁国,三年后才向朝廷汇报。当时还是周公当政,就问伯禽:“怎么这么迟才来汇报?”伯禽解释说:“我到了当地,变革当地的习俗和礼仪。为了让当地人民都熟悉周朝的礼仪,花了三年的时间,所来来晚了。”齐国国君姜太公听说这件事之后,立马作出判断:“今后鲁国肯定要向齐国称臣了(齐国、鲁国靠得很近,都在现在山东附近,当然存在竞争关系)!”因为,为政之道,在于简便易行,如果既不简便又不易行,人民就不会亲近,只有简便易行了,人民才会顺服。所以,太公到齐后,简化君臣的礼节,按当地的习俗办事,只花了五个月,就向朝廷汇报。<BR> 纵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一直是个大国,而鲁国一直是个小国,虽然礼数很多,齐景公甚至到过鲁国询问周礼的一些问题(齐景公与晏子狩竟,因入鲁问礼),但动乱不已。归根结底,在于立国之本太过繁杂、程式化,而且一直还引以为豪,不加变革。最后,鲁为楚所灭。<BR> 就比如我们现在改革开放,要招商引资。如果外商来投资一个项目,总是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关卡,打通许许多多的关系,肯定是不行的。cha23 发表于 2008-5-30 11:49
<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8.gif">李靖 发表于 2008-6-2 13:08
36、燕国取巧<BR> 燕国是召公的封国,在周朝初期还是比较牛的,毕竟周公、召公是周武王诸个兄弟中最有才的两个。为此,周公和召公的后代,在周厉王跑到彘的时候,实行了“二相行政”,史称“共和”。两家一同主持朝政十四年。<BR> 燕国的地理位置也是比较差的,北方面对蛮族,南面是齐国,西边是晋国(后为赵国),东边面海。可以说生存环境相当糟糕,于夹缝中求生存。于是,取巧的心理相当严重,从前面全力支持苏秦搞合纵,到后来太子丹派人刺杀赢政,都是取巧的作法,而没有从强大自身实力的角度去发展。虽然燕昭王曾经起用乐毅等人,打得齐国只剩下聊、莒、即墨,但终被田单用火牛阵打败,再无实力与诸候抗衡。<BR>比较秦国与燕国,其实两个国家的方位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秦国地处最西方,西边有戎族为患,东边晋国一直压制着,南边是楚国。但秦人奸巧而不取巧。相较而言,奸巧就很有权谋的味道,取巧只是小国行径。<BR> 且看:秦国人先打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然后,再谋取向东扩张,最后一统天下。我们估且异想天开一下,燕国如果也能先在北方扩张,免除后患,强大国力,再以强大的骑兵挥师南下,那也是有机会的。<BR>这个世界上都是讲实力的,一味取巧,肯定成不了大气候。cha23 发表于 2008-6-4 18:17
<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8.gif">西莲 发表于 2008-6-17 19:33
<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