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211|回复: 230
收起左侧

古艾叶绿考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6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田黄出名之前,古人是将艾叶绿排在天下第一的,可惜由于当时本来就很珍稀,加之经过几百年的湮灭,现代已难得一见存世艾叶绿了。人们只有在梦中想象,曾排在田黄头里的艾叶绿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凭着想象,人们以讹传讹,将现代产的某些月尾绿叫成艾叶绿。
  不妨看看古人与前辈对艾叶绿的记载:南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述:“花石坑隔寿山十数里,其石红者、泔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明代谢在杭评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明代《闽杂记》曰:“坑距山里许,石皆五色,水坑以绿为贵,所称艾叶绿也。”清高兆《观石录》中记载:“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神品。”清毛奇龄《后观石录》中记载艾叶绿二枚,曰其“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往处稍白,则艾背叶矣。”“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酒瓶,又如西洋玻璃瓶。”传说艾叶绿产自与寿山相距十数里的“五花石坑”和月尾山以及水坑。明末清初“五花石坑”已不见出产,且现代寿山也没有“五花石坑”的确切地址可考,至于水坑现在更没见过性状如艾叶绿的石头出现。
  民国龚伦《寿山石谱》记载:“月尾山,隔溪与都成坑对峙,山产石,绿者曰月尾绿,紫者曰月尾紫。其艾叶冻一种,明谢在杭品为寿山石第一者,即出于此。”“艾叶绿黝如老艾叶,质涩,间有水痕,冻而透明者颇罕,微似粤产之广绿石。”《寿山石小志》谓:“艾叶绿又名艾绿,清时已绝产,色如黄槁之艾叶,中有黄筋如线及白块或紫块,质颇嫩,半透明而带光泽,浓者色黄绿,淡者如粉绿,作月白色,明净无瑕,皆佳品。”鑫龙认为自龚伦以下,没见过真正的艾叶绿实物,多以近现代的月尾绿为本,发牵强附会之说!
  艾叶绿者,其特点是绿色通明,如碧玉,碧若春草,面稍白底深碧,如艾叶背白。今观之这枚两三百年前的古艾叶绿,虽经漫长岁月侵蚀,石性仍然稳定,不皲不裂,远超现代新性石头。其色青翠浓绿,晶莹碧翠,沁心耀眼。油绿青翠,清心寡欲,超凡脱俗。绝妙的是,在阳光下翻转至合适视角观察,其表面就宛如艾叶背面一样发白。至此千古谜底昭然若揭,古人所云信然!
  所以鑫龙兴赋赞曰:古时艾叶油绿,也曾名列榜首。传说凤凰彩翼,今惜音讯飘缈。
  今喜得这枚日字扁章,通体幽幽翠绿,古色古香。光照下碧星点点,沁心耀眼。面白嫩如美人敷粉,艾叶露背。底深绿似丹凤朝阳,流光溢彩。石粉洁白,纯天然美色。清新典雅,正君子所爱!昆仑有玉,不及其柔而克刚。深潭藏龙,难比此浓郁清凉!性稍脆而多冰纹,情同骚人忧国心碎。质微松而逊同俦,理当尧舜尊老让贤。生逢康乾几代盛世,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也曾得宠于王侯将相,可叹世上青春易老,荣华苦短。有幸投怀入鑫龙襟袖,试看人间情同冷暖,爱比石坚!
  君子爱绿,喜其濯而不妖,艳而脱俗。有诗为证:出波嫩绿风卷莲,映日老翠叶藏花。
  长宽高24×11×65mm,重51克。
11cd2ea6c2fg213.jpg
11c18bc7421g215.jpg
11c18c0c125g215.jpg
发表于 2008-9-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qq5
发表于 2008-9-6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9-6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看出在田黄之上的道理 楼主能否上传几张近距特写和透光照 谢谢
发表于 2008-9-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槛外畸人 于 2008-9-6 05:23 发表
很难看出在田黄之上的道理 楼主能否上传几张近距特写和透光照 谢谢

呵呵,这很难说,也许原因就在古人偏好翡翠般翠绿的美石而已。再者物以稀为贵,艾叶绿不是比田黄还稀少吗?
发表于 2008-9-8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廣東綠而已, 並非壽山艾葉綠.

一肚草堂
2008-09-08
发表于 2008-9-8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这与艾叶绿何干。。。。。。。。。。
发表于 2008-9-8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9-8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堂這方 -- 挨葉綠是有葉脈的.


一肚草堂
2008-09-08
廣綠石扁章-A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4-5-31 17: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