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田之石 于 2008-9-28 22:29 发表 
前辈:小弟请教几个问题...自打清末民国腐败...吃穿都是问题..再后来..闹革命..打鬼子...谁还没事了研究石头...你所说的名家..大师..不过是现在玩新寿山的而已...寿山田石什么时候开采完的????到现在有几个人把老 ...
很多一知半解, 知少少扮代表的人, 在玩印石時不是以研究歷史的態度, 去探求事實之真相, 而是像看小說、寫小說一樣 -- 想當然. 田石出了一位靳先生, 出版了一本<<田黃鑒賞與收藏>>,害了很多玩田者; 出了一本<<明清名家印章鑒賞與收藏>>, 又害了很多玩舊印者.
當大家流行玩收藏時, 有利可圖, 書商趕印收藏指南的書、古玩辨識的書... 會暢銷的書, 書的質量久奉. 不學無術的人在書店買幾本陶看, 便以為是高手了, 用假東西、假學識來質疑真東西、真知識.
甚麼石礦都有分老坑和新坑, 惟獨壽山田黃石是不分新舊, 無坑可尋的. 因為田黃埋藏於濕土中數萬年以上, 幾百年的出土先後起不了作用, 對田石的特質來說是無甚影響的. 所以自明末田黃逐漸知名, 到現今揚名天下, 從來是沒有新舊之分的.
說老坑田的人, 是對壽山田黃石沒有認識的, 就算是知道一丁點, 也是初學來的皮毛. 學問是日積月累, 從淺入深鑽研而來, 並不是看三五七本書, 便可以成為專家. 拿一丁點不確實的知識來現炒現賣, 注定是失敗收場, 胎笑大方, 絕對是經不起考驗的.
寫書者有多少學識? 他能轉化了多少到書本上? 讀者吸收和領悟到多少? 消化後又能運用多少? 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一肚草堂
2008-09-29
[ 本帖最后由 一肚草堂 于 2008-9-29 12:4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