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空界
收起左侧

美图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7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版富藏!!
石小天地大 发表于 2009-3-27 12:39

我可没有这样的富藏.
只是本人的收藏资料
发表于 2009-3-27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没有这样的富藏.
只是本人的收藏资料
空界 发表于 2009-3-27 16:29



说到藏图,令我想起了一位故人。太湖兄,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藏图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 明: 碗撇口,深腹,圈足。胎体细腻洁白,碗心开光绘牡丹、水仙等粉彩花卉,外壁以黄釉为地绘以勾莲宝相花,四圆形开光内绘博古纹。此种黄地粉彩装饰是清初色地珐琅彩的延续,从乾隆以后则多采用色地粉彩来装饰。黄釉瓷器是皇家用瓷,特别是明清时期对黄色瓷器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不同级别所使用的黄釉瓷器也是不同的,底部的“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表明了其为宫廷瓷器。
此博古图中绘有吉馨、宝瓶、四季花卉、五谷、灯笼等,有“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吉庆有余”等寓意。全器绘工精细,一丝不苟,为道光粉彩致精之作。
18005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 明: 清代乾隆年间瓷器受西方影响,出现了一批具有西方巴洛克纹饰风格的作品。这种碗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称为黄地洋花碗,乾隆二年时已开始大量烧制。
碗敞口,深腹,圈足。釉彩滋润,胎质细腻。碗心矾红彩绘五双蝙蝠齐飞,寓“五福”之意,外壁以淡黄釉地上绘蝴蝶兰、荷花等六种花卉,色彩鲜艳,绘工精湛,立体感极强。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1800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炉造型古朴典雅、器身规矩,唇口束颈,矮腹外鼓,下承三乳足。敦厚中不失玲珑精巧,周身光素,铜色沉黄,上配镂空花叶纹木盖,可为薰香使用。底书“复堂家藏”,复堂即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字宗扬,号复堂,江苏兴化人。
18008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玉莹润通透,色正质清。器形扁圆,敛口、鼓腹、圈足外侈。腹部出双龙耳衔环,通身光素无纹,简洁大方,贵气逼人。翡翠何时传入我国并开始成为贵重的玉石一直存在非议。早在汉班固《西都赋》中既有“翡翠火齐,含耀流英。”至宋代欧阳修《归田录》亦有记载“吾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余以为碧玉。……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但及至明代内地墓葬中都没有出土记录。
180166.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盘敞口、弧壁、圈足。通体黄釉地绘青花纹样,盘内心为折枝九桃纹,外壁为缠枝牵牛花纹。“淡黄地青花”是乾隆青花的名贵品种。这种低温淡黄釉,着色剂为锑,其烧制工艺是先在高温下烧成白釉青花,然后于白釉上罩淡黄彩,最后入低温彩炉烧成。黄地青花的装饰技法为宣德时期首创,而最后将其发扬光大,形成规矩细腻、典雅庄重风格的则是在乾隆时期。此器制作规整,纹饰吉祥,色彩艳丽,为乾隆官窑器中的佳作。这类品种主要是作为颁赏的礼品,而非皇宫日用器,尤为难得。
来源:比利时重要私人收藏。
参阅:《宫廷珍藏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221页,南京博物院编。徐湖平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120-121页,西藏博物馆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
170859.jpg
发表于 2009-3-28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外施黄釉地,绘粉彩图案,内壁施透明白釉。此杯外壁绘粉彩纹饰中托“万寿无疆”四字。此类纹饰是同治、光绪官窑常用纹饰,多用于宫廷内皇帝、皇太后祝寿之用。
17090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5-4-18 2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