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盘口沿及器壁呈十二瓣菱花式,整个大盘形如盛开的莲花。撇口宽折沿、唇口凸起、浅弧壁、广底、圈足,平砂底无釉。通体内外绘青花纹饰。盘内近口沿处为一圈波涛纹,内壁与外壁均绘12支折枝花卉,盘心以6朵盛开的四季花卉组成一组缠枝花卉图案。青花色泽鲜艳,有晕散,浓重处泛蓝黑色,并有黑斑。造型精巧朴实,纹饰清晰,富于层次感。釉面盈润,菱形边塑造精致,绘画精工。一代名器,确实名不虚传。
此器为传世名品。最早为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著录于1963年出版的《大维德基金会所藏中国青花釉里红瓷器名品》第三部分,第A601号,此器背面的‘PDF A601’即为‘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的缩写。于1968年10月15日由苏富比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专场拍卖中拍出,拍品号为Lot95,买家为纽约的Thomas Cole夫妇。其后经过13年,此件拍品又在1981年5月20日在苏富比香港再次拍卖,拍品号为Lot704,买家为一名日本私人收藏家。再经过24年,此件大盘于2005年5月30日在佳士得香港第三次上拍,拍品号为Lot1449。延续40多年,三次拍卖,可谓流传有序。
类似的拍品除此件外在拍场上只出现过三件,第一件出现在1994年6月6日的佳士得伦敦拍卖会lot110,原为Rockefeller家族收藏;第二件出现在1987年12月5日的苏富比伦敦拍卖会lot144,为F.Gordon Morrill旧藏,后又于1991年10月1日在佳士得香港再次拍卖lot741;第三件出现在1995年6月6日的苏富比伦敦拍卖会lot212,后又于2003年9月16日在苏富比纽约再次拍卖lot81。
遍查国内外公私收藏,类似的藏品亦为数不多,就目前所知,海外共有三件:一件为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所藏,著录于其1976年出版的藏品目录中,目录号A600;一件著录于1982年出版的《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艺术博物馆藏品目录》第216号,原为瑞典皇家收藏。一件为日本国内收藏,著录于1976年出版的《世界陶瓷全集 14 明》164页,图146。国内收藏亦有三件,一件为香港天民楼所藏,著录于葛师科着《天民楼藏瓷》第一部分第8页;另外两件为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为清宫旧藏,与此件大小纹饰完全相同;一为孙瀛洲旧藏,后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比此件略大,口沿边纹饰为缠枝灵芝纹,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定为宣德。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器纹饰相同的五件(即口沿边绘饰波涛纹的)世界各地均定为永乐,只有口沿边绘缠枝灵芝纹且略大的一件(即为孙瀛洲先生旧藏者)定为宣德。
来源: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London (PDF A601).
Mr and Mrs Thomas Cole,New York.
A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参阅:1.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illustrated in the revised edition of the Catalogue,1976,no.A 600;
2.The S.C.Ko Tianminlou Collection,part l,pl.8;Mayuyama,Seventy Years,vol,l,pl.753;
3.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Stocdholm,illustrated in Oriental Ceramics,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Kodansha Series,1982,vol.8,no.216,from the Swedish Royal collection.
4.《天民楼珍藏青花瓷器》78-79页,汪庆正,葛师科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5.《孙瀛洲的陶瓷世界》88-89页,图42,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
6.《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第62页,图版59,耿宝昌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