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以一种近乎诡辩的形式,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它提示我们不要为“白色”等非本质属性所迷惑,而要把握住马的本质特征。无独有偶,西方的柏拉图也经历了同样的思维发展过程。他提的问题是:何为“美本身”?回答者有的说一个漂亮的小姐,有的说瓦罐,也有的说格斗的长矛。。。结果都不能让人满意,留下一个“美是难的”的千古之迷。
同样,芙蓉石的名称来源和定义,由于种种原因,已难于稽考了。去年平台有个讨论帖,谈得很激烈,很深入,但也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结论。
芙蓉石之所以成为芙蓉石,其本质特征是温润内敛,“似玉非玉”。而这种特征正契合了我们文人传统的君子之风,成为一种人格追求和理想生活的象征!温润内敛与温良敦厚的同构关系,成了我们赏玩芙蓉石的深层底蕴。从这个意义上,芙蓉石的名称显得不是太重要了,只是标识符号而已。当然,同样统摄在芙蓉石的名下,由于产于不同时期不同矿脉,质地判若云泥。其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非将军洞莫属。尽管将军洞的时代象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事物一样,美丽灿烂而短暂易逝。但毕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梦,一个取向和标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