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致
发表于 2009-4-6 12:08
喜欢!qq7
空界
发表于 2009-4-6 12:10
此器小巧精致,通体施幽雅滋润的梅子青釉。炉体中部鼓腹,上下施两排鼓钉,上冲天双戟耳,下三兽头足,盖纽以露胎手法塑一寿老纽,露胎部红润仿如人面。
龙泉窑为宋代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晚期达到鼎盛阶段,期间成功烧制出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使青瓷釉色之美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龙泉窑青瓷胎质细密洁白,釉汁透明,釉色淡青中微带灰色。其装饰技法,在宋代普通使用刻花,并辅之以篦点纹或篦划纹。南宋时还出现堆塑和贴花,元代又出现褐釉点彩。纹饰题材内容丰富,飞凤、云鹤、仙人、各类花卉,不胜举枚。
龙泉窑的瓷塑,从南宋起就有作品出现。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物大都为佛教和道教的人物,从龙泉大窑地区出土的南宋八仙人物塑像,胎壁细薄,釉色纯正,人物的露胎部分,由于火候掌握的准确,因此非常接近皮肤的自然色,这一时期人物塑像的特点是作品轻巧,十分传神,是龙泉窑瓷塑艺术的高峰。
元代人物塑像以观音像多见,道教人物少见。人物的容貌端庄,形体丰腴,服饰装扮上璎珞相串,器体胎壁稍厚,露胎的部分呈色变深。目前所知,元代龙泉窑瓷塑为公私收藏者寥寥可数,仅知1966年北京昌平县曾出土龙泉窑青釉释迦牟尼佛坐像和骑吼观音像各一件。
空界
发表于 2009-4-6 12:11
此器长椭圆型,小口内敛,鼓腹,口小腹大,仿如蛋型大小正堪一握,内施白釉,洁白晶莹,通体施鲜艳纯净的胭脂红低温釉,釉面匀净,釉色浓艳,深沉莹亮,高贵典雅,文人气十足。水盂为历代文具之一,为文房盛水以备磨墨用之盛器。器型一般不大,多为圆形,小口大腹。取水用时一般以细长柄铜水匙相配合。
此器之珍贵在于一是形状特殊,水盂一般为圆形,亦有各种动物造型的,但象这种椭圆蛋型的殊为少见。二是釉色高贵,一般低温颜色釉中最高贵也最为难以烧制的就是胭脂红,是一种带紫色调的粉红色,犹如胭脂一般,故称“胭脂红”。它以金为发色剂,始烧于康熙年间,雍正、乾隆两朝较为流行,是一种名贵颜色釉。胭脂红属低温色釉,系瓷采用上等薄胎,上釉后进炉烘烤而成,匀净明艳,娇嫩欲滴。相比其他的低温颜色釉来说,烧制成如此鲜艳而稳定的呈色极为困难,故传世极少。三是保存完好,宛如库出。此类低温颜色釉需二次烧就,于1300度高温烧好后再入低温炉施颜色釉,故其釉面硬度底,易于磨损。
乾隆时期,文房用具除实用外,更多的作为玩赏器摆置于书房之中,此时文房用具的特点一般多为典雅精致,极具观赏性,此件水丞造型新颖,釉面匀净,精巧古雅,口沿颜色与体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别有一番雅趣,为乾隆时期胭脂红釉器上乘佳作。此器历经几百年文人墨客的珍爱把玩却毫无损伤,实为难得的文房佳品。
来源:天津文物
空界
发表于 2009-4-6 12:12
侈口束颈,丰肩敛腹,至底渐收,高圈足。周身仿哥釉开片,大片颜色较深,小片微泛黄,为仿宋哥窑金丝铁线现象。肩部贴饰铺首衔环耳。底涂黑漆,亦是仿紫口铁足效果。此器原形为汉铜壶的式样而变化而来,贴铺首衔环耳亦是仿青铜遗制,为乾隆仿古器中的特殊品种。釉质肥润,开片自然流畅,与此完全一样的一件见于怀海堂藏品中。
来源:E.T.Hall Collection,no.244
参阅:《机瑕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瓶》P176 展品47#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2007年11月初版。
空界
发表于 2009-4-6 12:13
清代乾隆年间瓷器受西方影响,出现了一批具有西方巴洛克纹饰风格的作品。这种碗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称为黄地洋花碗,乾隆二年时已开始大量烧制。
碗敞口,深腹,圈足。釉彩滋润,胎质细腻。碗心矾红彩绘五双蝙蝠齐飞,寓“五福”之意,外壁以淡黄釉地上绘蝴蝶兰、荷花等六种花卉,色彩鲜艳,绘工精湛,立体感极强。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43
空界
发表于 2009-4-6 12:13
烛台分段烧造,拼接组装而成,有大中小3层圆盘,分别是灯盏托盘,中层蜡盘和底层托盘。中间以线条起伏、富於变化的3截圆柱相贯联,器型线条起伏收放多次,使这件器物极富韵律节奏之美。以青花描绘纹饰,自顶盘内的如意云纹起,有连珠、卷草、缨络、贯套花卉、忍冬、御题诗、落花流水、缠枝莲、什锦花卉等十余层纹饰,是一件精心设计、工艺考究的官窑力作。这种分层拼装,曲线多变、纹饰超过十几层的工艺风格,令人联想起唐英於乾隆五、六年制做的青花五供中的花觚。烛台青花发色沉着,胎釉质密,尚有雍正遗风。
此烛台清代本名应为“书灯”,是一种文房器具,与乾隆瓷制五供中的烛台的功用、造型均不相同,後者在清宫档案中被称为“蜡台”,与“书灯”相较一俗一雅,泾渭分明。
此书灯底款为双圈篆书款,“乾隆年制”四字按十字形分布,有如制钱布局,篆法亦独特罕见。乾隆官窑瓷器最初期沿袭雍正之六字楷书款,后多为篆书方形印章款。
品相:请索阅品相报告
参阅:《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馆编著,2003年,页310
空界
发表于 2009-4-6 12:14
直口,长颈,溜肩,球型腹,圈足,白釉底。器型硕大,纹饰精美,通体绘浓密的缠枝莲,为雍正时期仿永宣的精品。
清代的雍正时期盛行以明代永乐宣德的青花画风为蓝本的点染画法,虽然造型纹样大致相同,但白釉、青花、纹饰风格和款式都不一样。永、宣官窑青花瓷器的白釉肥腴且泛鸭蛋青色,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白釉亮丽而滋润;永、宣官窑青花瓷器中有自然的铁锈斑点,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铁锈斑点则是人为点绘上去的;永、宣官窑青花瓷器的纹饰风格古朴,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纹饰风格相对精细。
此天球瓶为雍正时期仿永、宣官窑青花瓷器类作品的杰出代表。器型硕大而秀雅,至为难得。
来源:《瓷器 玉器 工艺品》中国嘉德 2000-11-06 Lot1172
空界
发表于 2009-4-6 12:15
碗撇口,深腹,圈足。胎体细腻洁白,碗心开光绘牡丹、水仙等粉彩花卉,外壁以黄釉为地绘以勾莲宝相花,四圆形开光内绘博古纹。此种黄地粉彩装饰是清初色地珐琅彩的延续,从乾隆以后则多采用色地粉彩来装饰。黄釉瓷器是皇家用瓷,特别是明清时期对黄色瓷器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不同级别所使用的黄釉瓷器也是不同的,底部的“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表明了其为宫廷瓷器
空界
发表于 2009-4-6 12:16
撇口,浅弧壁,圈足。外壁以矾红描金双圈分隔为三层,中间主体部分以各色莲花托七珍,背靠贝叶,底承海水江崖,间隔以饕餮悬穗珠。口沿和近足以寿字间隔八宝纹为饰。碗内壁近口沿处亦饰以矾红双圈,碗心绘荷花,花心为十字金刚杵。 而“八宝”所含之轮、伞、长、螺、花、罐、鱼、盖,因其简练的形象及丰富的内涵,除了在瓷器上多有表现,在藏传佛教寺院,法物、法器、佛塔和藏、蒙民居、服装、地毯以及绘画作品中,也常有运用,以表吉祥、幸福、圆满之意。此器底书双方框矾红蒙文款,为道光朝蒙古王爷定烧并于王爷府中应用,其制作精细、胎釉皆佳,与道光款或慎德堂款官窑瓷器一般无二,保存完好,殊为不易。
来源:苏富比香港2004-10-31;Lot046
空界
发表于 2009-4-6 12:16
“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意思。瓶与平同音,故吉祥图案常画象驮宝瓶,瓶中还插有花卉作装饰。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象也喻好景象。宝瓶,传说观世音的净水瓶,亦叫观音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该器胎体厚重,象背上所驮瓶子无底,与中空的象身相连,大象四肢直立,作回首俯视、尾巴摆动状,长鼻卷曲,形象生动逼真。褐彩勾绘象的毛发精细入微。象背上置鞍和搭披,搭披为长方形、鞍呈元宝形,均系粉彩所绘,逼真、细致,表现出工艺的精湛。象驮宝瓶,喜气洋洋,生动中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太平盛世的赞颂。
该器出自宋美龄在美国纽约的长岛蝗虫谷豪宅,为其居室摆设之物。于1999年1月30日由美国康州的拍卖行Braswell Galleries在“蒋介石夫人旧居古董家具拍卖会”拍出。
来源:BRASWELL GALLERIES1999-01-30,Lot56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编著,2003年,页286
《中国名瓷欣赏与收藏》页27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