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林泉高致(桔子) 于 2008-11-21 03:24 发表 禅是全部的心灵(有智的因素在内,如果智指的是理性的解析的话,但智不等于精神的全部)对于整个外物的隐秘的聆听、感悟. 悟禅只不过是为了洞开人的心眼,去接受、接纳世间的一切(不是西方那种主客两分的理性模式下,对 ...
举报
原帖由 合适 于 2008-11-21 11:39 发表 审美可以无限形而上,收藏还得形而下,可上可下,方见英雄本色。
原帖由 合适 于 2008-11-21 10:20 发表 孔子曰:“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做事情没有什么绝对妥当的方法,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妥当的方法,关键是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做。鉴赏石头也是一样。本人网名“合适”就是出自这个典故。呵呵。。。。。。
原帖由 千江月 于 2008-11-20 19:30 发表 林泉兄泯用言体,合适兄离体起用,皆高论也!譬如宗门教下,示现方便,归元无二。体用不二,即体即用,心行一如,大道成矣! 有缘相会,吾为煮茶。指点石事,不亦乐乎!
原帖由 林泉高致(桔子) 于 2008-11-21 09:23 发表 法不度无缘之人,非不度,实不能度也. 慧海问法于马祖.马祖说:"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 慧海又问:"阿那个是自家宝藏?" 马祖说:"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 ...
原帖由 合适 于 2008-11-21 10:13 发表 呵呵,心性内洽,不证自明,勿须外求,反身而诚可也。 诚然,境界非外求,实居内中,自迷本真而外求境界则必失于境界。然了悟虽无形,必知而后智,智则知物且自知也,实非懵懂混沌之谓也。须知求乐原在工夫之中, ...
原帖由 林泉高致(桔子) 于 2008-11-21 10:44 发表 适者,适于自个的本心,本心的本真自如的状态,所谓明心见性是也. 所谓"四大"、"五蕴"的重荷消失了,只有轻松、平易、自由,物的实相也巳经在你的透彻的洞悉中了,你的本真显现了,你的体和命,最深处的自我也都清晰明晓了 ...
原帖由 奇景谈 于 2008-11-21 10:46 发表 又见高论。 绕梁之音,振聋发聩!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5-4-20 04: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