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994年拜会画梅大师管锄非老先生。在交谈中得知,管老从50年代蒙冤戴上右派帽子,被遣回原籍劳动改造。他住在山上的破庙里,每天以放牛为业。连基本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遑论写诗作画了。但他捡树枝当笔,以大地为纸,坚持耕耘不缀。
我问他:“您这么坚持,是出于什么信念?”
他一脸淡然,答道:“心境而已.".
是啊,一切如生命本身一样自然。如春蚕吐丝,蜂儿酿蜜。。。。。。
其实,在这样的境遇中,无论是坚持还是放弃,都能理解。
他并不认为自己在坚持什么。他这样做,仿佛是天性,是本能。不如此,就扭曲了自己,放弃了自己。
因颇为投缘,柔侠老人当即欣然命笔,作喜梅一幅相赠。老人作画,似乎不是用笔,而是集聚中气,以气代笔,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他画的梅花,己非纯自然中的物象,而成了他精神世界的人格化了的象征.咏梅诗寄托了他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天行健"自篆闲章亦映射出他的壮怀激烈,虽经磨难犹不悔."明月前身,梅花后世"似乎诉说着他洁来又洁去的坎坷却磊落的一生......
[ 本帖最后由 林泉高致 于 2009-2-25 08:5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