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龙锦营
收起左侧

中国绘画艺术空间营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3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09-4-24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夜来爬完这楼,龙兄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夜来爬完这楼,龙兄辛苦了
古窦 发表于 2009-4-24 01:30

兄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立体空间营造
1、三远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了山水画的“三远论”:“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瞭,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瞭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三远法给画家经营位置以广阔天地。画家可以在一幅画上综合交错地使用三远法安排形象,在长卷中更能使景物有起有伏,有隐有显,有开有合。“三远法”不同于后起的西洋风景画透视,西方透视法扎根视觉科学,只有一个视点,难以自由挥洒,以致于用透视法画山水就只能画一到两层,或限于眼前所见。若表现高山大岳层层释见,万里江山随意往还就无能为力了,只有中国画“三远法”,才能解除视觉障碍,进入艺术表现的自由王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锦营 于 2009-4-24 19:41 编辑

用西方科学透视去解释或表现这江山万里,那是不可能的!
shanshuihua2_088.jpg
shanshuihua2_090.jpg
shanshuihua2_091.jpg
shanshuihua2_092.jpg
shanshuihua2_093.jpg
shanshuihua2_09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人认为,“三远法”可以和西方仰视、俯视、平视对应,其实是错误的,对这个的分析也有利于我们以后在空间营造的学习。先看高远,如果我们用透视法来画山,山本来就下大上小,若再近大远小去分析,根本没法表现,所以西画的风景里,一般要用平视和远眺,靠近景来衬托山峰的高度。西画里仰视画山都没办法,更别说中国画去运用了。而高远法在实践中,并不是自山下而仰画山巅,而是从更高的位置俯视山巅。我们认为的远是指人对空间山水形态的感觉,高远是指人在山下仰望山头的巍峨耸峙的感觉,表现的也是巍峨耸峙的感觉,不是眼中所看到的透视变化,所以“远”是一种自然空间,更是一种心理空间。
W02007033049421734325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深远,深远也不是西画的俯视,俯视是从山上看山下,视线是笔直的,深远却是“山前而窥山后”的,视线却是曲折的,深远如作家游览,从山前到山后,边走边看,记录下综合印象,然后曲尽变化表现一种山水重叠迂回,曲折蜿蜒的纵深感觉。而西画要表现出俯视纵深感,就只能利用焦点透视、空气透视,色彩透视高度逼真地再现自然,才能令人感到又深又远。
早春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远也有异于西方平视,从郭熙的《巢石平远图》来看,如按照西方透视,近景高大,远山按照透视应该更低!其实无论平远、高远、深远,其视点都是居高临下的。许多属于平远的山水,远山都有好几重,一直推到天边,表现远山平衍渺远的感觉才是平远的实际含义。
2008109161835L.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西画里平远的透视感觉!
031.jpg
b8ee7961e839ffc08cb10df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远高远深远都有各自的视觉特征,在画面的经营上也有各自的优势,在空间营造中,我们可以随意调节,如从山脚到山顶用高远法表现,登到山顶则改为平远或焦点透视,压缩了空间加快了节奏。或者在高远或平远构图中选几个点,用深远法或焦点透视法强化,增加画的纵深感、趣味感。运用三远法的自由视觉,能改变西方绘画一个视点的拘束,加强画面的主观意识。总之,各种观察方式的巧妙运用,能带来更多空间营造的可能。在中国画空间的理解上,三远可以代表三个眼睛,三种视觉去完成一张可居可游的山水画!
111.jpg
22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4-12-22 1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