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兄这一扯,真扯出了不少淡啊!     
我也扯扯: 
仔仔细细看图,对老兄的这件手玩的确有些看法: 
其一:质地毫不受油,永无变化,我觉得还需要观察几年的时间(估计有拍照的误差); 
再者:这做工也谈不上好, ... 
瑶琼 发表于 2010-5-30 04:45    
谢谢指教和捧场   
就您的这个手件我信口开河扯上两句....   
不知您收到这个物件多长时间和如何保养的。根据我对类似的石质物件的了解它变色的几率极高。尤其是白色的部分。不是因为它太白了的原因,而是因为从石图上看不出他的白度或者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白【老性白芙蓉】。 
这类物件在我这里通常是首先60°左右的热水洗澡,出浴后晾干上油美容,保鲜麼包紧放回盒内。月余后取出把玩,等到石头在手里经过揉搓发热油干后清洗干净再次轮回.... 
当然,下一次何时重见天日就要看他的造化了---没有新的玩意,时间早一点;有了新玩意就只有等到每年的秋冬季节统一必须保养的时候了。几个轮回下来您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器型的问题恕不多言,无他,平台上手件石图的确很多,千姿百态萝卜白菜....   
现学现卖就说一点:这个物件的格裂要远远多于我的那个物件,不是我说的,是学来就试着用一下...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先进方法,有狗那年就是这样的---无绺不动刀---古人在处理玉石时就是如此,放在寿山石雕上学名‘化格’【外加取净】。所以凡看到动刀的地方,尤其是没来由用工的地方,只要你说是有格裂,石病和色病反正是有毛病一定错不了。   
问题是这些毛病该不该动刀去‘化’呢? 
‘化’完之后是否还应该称其为格裂呢? 
如果不变称谓,那这世界上有没有先天就不带格裂的手件【摆件】呢?   
这些问题似乎是应该问问‘捉刀’之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下结论   
您的这个物件是个好玩意,很值得一玩。恭喜你   
有机会我把用油蹂躏了6,7年相同材质得那个手件找出来,在同样的环境下照它几张图片供君点评,比红口白牙的干说有意思得多   
再次感谢您的赐教和石图,尽管都是在...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