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146|回复: 159
收起左侧

闲说《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0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nbsp;</P>
<P>  前不久,看到版主23兄发的《史记》,勾起了再次学习的念头,但本人恒心不足,怕读不完整,故开此帖,以逼迫自己完整读完全书。</P>
<P>  在这里我说的是个人的一点感悟,不论正确与否,都只是闲说而已。也只为读个开心,毕竟读书应是乐事而非苦事。</P>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P>
<P>  1、从尧传位于舜说起。</P>
<P>  尧舜禹禅让制时常让我们感慨不已,读了书,觉得不尽然。舜最被人称道的是,他很孝顺,所谓“重华大孝,武穆精忠”,重华就是他老人家,对此史记中记载说,舜的父亲和异母弟想杀他,其中举了几个例子:一是骗舜上楼,在下面放火。二是叫舜去挖井,却在上面把土填下。</P>
<P>  我觉得不可信在于,当时舜已名扬天下,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一付接班人的势头,他父亲和兄弟当不会有这么个胆子去杀他吧。那么肯定有人做后台。谁呢?我个人认为是尧。让人有胆去杀接班人的,只有比接班人更大的人。不信,有史为证,本来尧让人推荐接班人时,也有人推荐尧的儿子丹朱,书上说尧不同意,美其名说,“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注意,是“不足授天下”,而不是“不想”。</P>
<P>  而舜也很好玩,即位后,自己一个都城,另辟丹朱于南河之南,也就是说,也给了丹朱一个都城,然后大家都不去朝拜丹朱而去朝拜他了,才说是“天也夫”,即位。</P>
<P>  再回过头看那次挖井事件,舜是怎么跑出来呢?因为他挖井的时候就另外留了一个出口,可见他是早有防备,一个大孝的人也是很有心眼地。</P>
<P>  再举一佐证,尧曾让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有这么考验人的吗,在风雨雷电交接的时候,把人赶到山里,看看出不出得来,也许,尧想的是最好出不来吧!</P>
<P>  这就是闲说的开始。</P>
<P>  </P>
发表于 2008-4-10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P>呵呵~好帖子,希望能坚持写完。<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5.gif"><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0.gif"></P>
<P>我得那贴史记没发完呢,而且源文件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并且只有注释没有译文,回头找个更好的重发。论坛附件没有发TXT等文本文件的功能,只好慢慢贴了。</P>
发表于 2008-4-10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旁听<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8.gif">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P>  这篇本应在第一篇的,只是太想写上一篇了。</P>
<P>  2、榜样颛顼<BR>  颛顼是五帝之一,说他是我们的榜样,主要说的是他为人处事的高明。史云:他“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你看,这是什么样的性格,沉静的内心如深渊一般,这是多么高深的城府啊,做到这样还不够,还很有谋略。而在待人接物方面:疏通,可见是八面玲珑;知事,说是没有他不知道的事,那是因为他疏通得很,大家都愿意把事情告诉他,让他知道。佩服,仅凭这两句,就足以。何况还有后面的:“养材以任地,载是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P>
<P>&nbsp;</P>
<P>   另,谢谢西版、23版。西版官大,排位要在前。呵呵。</P>
发表于 2008-4-10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是为了监视舜的一举一动,政治目的,呵呵,[p-center]该帖子于2008-4-12 12:19:19被 cha23 编辑过[/p-center]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3、也谈禹之三过家门而不入<BR>  前不久,有报道称一名人(记不得是谁了)说:禹之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嘿嘿。被大家一阵批驳,这当然是比较可笑的说法。<BR>  那我也提个说法,那是因为当时禹的生存环境太差了,他压根就不敢回家。<BR>  那么证据何在?大家知道,禹的成名绝技是治水。而当时是洪水滔天,禹的父亲鲧因为治水九年不成,被舜杀了(是不是?反正我认为是)。杀父之仇可是不共戴天,舜杀了鲧,又命鲧的儿子禹去治水。以舜的聪明,当知道禹内心之恨吧,可他为什么会让他去治水呢?我举个清朝的例子说明一下,清兵入关后,多尔衮掌握政权,对他最不服的就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可是多尔衮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把他杀了啊,怎么办呢?当时四川是被起义军张献忠所占领,大家知道张献忠是当时最强悍的,极难对付。于是多尔衮就派豪格去平叛,让他跟张献忠打。打赢了,当然是好事,你们看,我多尔衮让豪格去立了这么一大功;打不赢,那就更好了,我可以杀了他,即使不杀他,他也没资格和我斗了,败军之将,何以言勇。最好就是让张献忠帮着把豪格杀了,那就最理想了。读历史的时候,我们都不禁感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想,不用再解释舜派禹治水的原因了吧,治水太难成功了。<BR>  于是太史公在书中写道:“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且注意,是“不敢入”。大禹兄弟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禹做得肯定很好,父亲被杀了没有表现得很愤怒,治水也兢兢业业,于是他父亲治了九年水不成,就被杀了,他治了至少十三年,还活着,并且取得了一把手的位子。<BR>  顺便提一句,禹即位后,也为舜的儿子商均辟了个都城于阳城,历史就是这样好玩。
发表于 2008-4-1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8.gif">见解独到<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8.gif">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王不留行兄。<IMG src="http://www.cnssscp.com/bbs/images/Emotions/10.gif">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4、禅让结束了<BR>  禅让制结束于禹的儿子启,这也是一翻血雨腥风啊。且看:<BR>  禹先也是把位子让给了一个外人:益。这里面就很有学问了,书上说:“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很有艺术吧,也举个现代的例子,蒋介石在台湾,想把位子传给儿子蒋经国,于是就先选了个过渡人物:严家淦。严之所以膺选,除了财经能力之外,一般公认是因为他听命行事、个性拘谨且没有班底,可以顺利将权力过渡给蒋经国有关。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严家淦继任为总统。而后蒋经国接棒,达到目的。<BR>  (在继位问题上,陈诚原最为人所看好,他在党、政、军等各方面的威望,都是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不但是副总统兼行政院长,实际负责国府政务;更是国民党副总裁,在国民党改造时担任中央改造委员,是主要设计者之一。由于他曾于国府溃退之际,担任台湾省主席及东南行政长官,负责筛选迁台部队,结果其部属成为蒋介石各嫡系部队之中,来台人数最多、编制最完整者。此外,他大力执行土地改革,而广受农民爱戴,百姓常以「陈诚伯」相称;又与胡适、王世杰等人亲近,而维持相当开明的形像,成为国府高层中,最受知识分子欢迎的人物;尹仲容及严家淦等所领导的财经技术官僚,也都与他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从各方面看来,他都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接近接班的人选。这么个牛人,虽然是蒋介石的亲信,但与大方向不相符,于是被蒋介石活活气死,死得比蒋介石还早。在这里写这么一小段,主要是想纪念一下陈诚先生。怎么说,他至少算是抗战英雄吧,抗战名言:“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就是他最早提出的。)<BR>  唉,扯远了,不过就是闲说嘛。言归正传,益没让启等太久,三年后,让位于启。禅让时代结束了,家天下开始,奴隶制社会开始。<BR>就这么容易让禹父子得逞,太便宜他们了。凭什么!不服,于是有人造反了。史称“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我们估且暗自猜想,可能有扈氏本应是接受禅让的人,没得到,只好用武力争取了。可是不服的不只是有扈氏一人啊,可能还有一大批人都不服,也难怪,本来人人都有机会当老大,现在给取消了。怎么办,象有扈氏这样的一定要坚决镇压,也要警告一下其他人。于是,启在与有扈氏决战的地方:甘,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甘誓》,大意就是说,有扈氏这小子不服我,我要去打他,你们也要乖乖地帮我去打他,而且必须拼命去打。打了,我给你们奖赏,不用心打,我就杀了你们。<BR>  “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不敢不朝啊,命要是没了,什么也就没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寿山石交流平台

GMT+8, 2024-12-22 10: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